| 因為晦暗,更顯璀璨 |
2018 首年度 - 臺師大【表演藝術節】,榮耀登場
臺師大表演所在106-1的所務會議中,通過自今(107)年開始,將全年度的演出、講座、大師班、論壇、研討會…等,透過「節」的「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之定義,創辦臺師大【表演藝術節】這個資訊分享平台,對校內外進行表演藝術訊息傳遞。
表演所所長夏學理表示,一般在談到「節」的時候,多是指節日、節慶 (festival), 因此「節」就指:在「某個日子或某段期間」裡,具有特定意義的單一或系列歡慶。但既然「節」代表了耕耘、收成、分享與展現,「節」又指「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因此表演所創辦的【表演藝術節】,就決定以「全年度」取代「某個日子或某段期間」,同時「連接」校內與校外,讓一整年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歡慶的日子。
夏學理所長以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代為例,說明何以「表演藝術」之「歡慶的日子」對人們是重要的。夏學理說:1930年代,梅蘭芳劇團在紐約百老匯49街劇院進行巡迴首演。在連續兩週的演出期間裡,700個座位的劇院場場爆滿,原價5美元一張的門票,更被翻炒至三倍以上。
那個因為「經濟大蕭條」而「晦暗無光」的年代,卻造就了美國東岸的百老匯與西岸的好萊塢,雙星交互輝映至今,不但讓美國娛樂產業稱霸世界,同時,也引領全球邁入創意經濟年代。
原因是,大蕭條時期的人們,即使領取救濟、節衣縮食,仍想擠進劇院,湧入電影院,為的,就是獲取心靈慰藉的機會,讓陷入困境的自己,可以覓得一絲溫暖、快樂與希望。因此,臺師大【表演藝術節】是為溫暖、快樂與希望而創。
負責建置臺師大【表演藝術節】官網的表演所行銷組研究生連映涵說明:【表演藝術節】的官網裡,除了有表演所的全年度活動外,也同時是個開放的表演藝術分享平台。各系所、行政單位、社團、教職員生個人…的表演藝術相關訊息,都可以免費刊載於「Other On-Campus Programs」。至於校外的表演藝術資訊,則置於「Recommended Off-Campus Programs」。
去年9月參加「新任學術主管 - 雁行營」的夏學理所長指出:雁行之所以能夠千里,是因為「彼此鳴啼、激勵,振翅鼓動氣流、浮力」。【表演藝術節】的創辦,即在於師法「雁行」,盡力地為每個呈現所做的努力,予以精神、實質上的支持。
2018 首年度 - 臺師大【表演藝術節】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NT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