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928人
圖 新聞投稿
2018-05-03
青少年公益旅行 帶你了解服務真諦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教育109胡若水報導】為什麼要服務他人?服務真得能幫助人嗎?公益旅行是什麼?師大服務學習一講座於5月2日邀請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校友、崇友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李怡欣,為大家介紹青少年公益旅行。

李怡欣一開場先播放《練習曲》預告片,引起大家動機,請大家分享環島經驗。「先從認識臺灣、認識自己這塊土地開始,走出世界,會更有同理心。」

講者將一個水瓶放在講臺上,請四位學生在時間內搶奪水瓶。離講臺最近的學生讓給坐最後面的學生10秒,但是坐後面的學生依然沒搶到。講者說,水瓶代表資源,而資源的不平均在當地才看得到。透過公益旅行,我們可以多一點發現。公益旅行的重點是「你經歷、改變了什麼」。它能讓人得到成長與收穫,對生涯、職涯也有幫助。

服務前,要了解在地組織的特性、草根文化、族群特質、擁有語言和運用資訊的能力。「尊重」也非常重要,必須放下刻板印象和驕傲,除非自己計畫長期待在服務的地區,否則不要試圖改變什麼。

講者介紹「服務倫理」和「服務汙染」。我們必須理解與尊重機構的需要,注意和服務對象的關係,是否能和服務對象私下聯絡、身體接觸,遵守保密原則,以及不隨意作出承諾,同時避免造成服務汙染。

在服務中,必須擁有「同理心」。我們自以為的服務,是真正的服務,還是在消費被服務者?是滿足對方需求,還是自己需要?講者舉例自己參與八八風災救災經歷,當時許多志工參與,卻沒有系統地進行服務,反而造成軍隊救災的困擾。

崇友基金會長期推動青少年公益旅行,針對高中生招募,由大學生擔任輔導團隊。活動目標包含「自主規劃」、「公民參與」、「臺灣在地化」、「經驗傳承」,基金會曾經在埔里、平溪、十分、菁桐帶青少年進行服務,最後舉辦成果發表。

人發110王佳薇聽完演講後認為,服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但要考慮對方需求,不然可能變成服務污染。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