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心輔109吳秋燕報導】你是否曾想過,父母或者重要他人會在幾歲時離開你呢?還能夠陪你多久呢?而你是否又準備好了,再過幾年,你也將踏上和他們一樣的路程了呢?4月18日上午,通識中心邀請到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郭強生教授,分享這一段人生必經之路。
5年前,郭教授的家庭經歷了一場變革,也因此讓他對家庭開始有了多一些的覺察。從來沒人教過我們對於家庭這件事的討論,也沒有書本曾寫到該如何和逐漸老去的父母互動。自己也是將要邁入老年的人了,要照顧一位即將終老的人,也許不只是一份責任,而是自己所要面對的另一段人生。
透過書寫散文,郭教授一字一句的寫出了這段歷程中的痛苦與悲傷,也寫出了了在這段時間所理解到的生命中的真相。我們花了近二、三十年的時間來為三十到六十歲的人生階段做準備,但面對60到80歲,甚至更久的漫長歲月,我們又曾為其做過任何打算呢?
高齡化、長照制度是近年來討論不休的議題,但郭教授卻質疑,當談論著經費哪裡來、要廣設日照中心的時候,是否曾想過老到底是什麼?這些東西是他們所需要的嗎?這是不是你老了以後會想要過的生活呢?「老」是文化的問題,同時,「老」也是多元的,在制定政策之前,勢必先要對「老」有所認識。
也許,陪伴父母走過這一回,也是一種對「老」的實習,只有陪著他走過,那些對於老的恐懼、無措、茫然才會消失。但陪伴並不是只要熱鬧就好,要知道老人需要的是什麼,而「孤獨」可能就是彼此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去認識孤獨這件事情,懂得了陪伴,其實只是讓對方能感覺到一種安心與同理,也就知道了,當自己老後,又該怎樣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有人問起,對於這些老的議題,尚還年輕的學生又有怎麼樣的感受呢?現場也有多位同學分享,自己家中可能也有長輩需要照顧,也看到了父母輩的家人忙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辛苦。而講師也回應,老人照護是家庭中每個成員都須分攤的責任,即使是未有經濟能力的我們,也能付出心力去幫忙;老不是病,是每個人都須經歷的自然現象,去想想如果這個老人就是以後的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也許就更能體會該如何與老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