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心輔109吳秋燕/教育110胡若水報導】「菁寮的曬痕已經消失,但盛夏的十四天永遠地填滿我們心中的空碗。」去年暑假,她們在臺南菁寮村度過了14天,一邊要克服睡不好的辛苦,一邊走訪巷弄,聆聽在地人的故事。4月9日晚上,全人教育中心邀請到東亞109呂晴、地理109鄭怡礽,來和大家分享參與「蹲點台灣」的心路歷程。
他們坦言,一開始只是因為一些衝動而決定報名參加,但到了真正出發之後,才發現一切和原先所想的有多麼不同。剛開始的前幾天還在擔心著到底要拍些什麼,但當地協助的律師卻只是不斷地說:「去玩就好了!」一直到了第8天,終於開始拿起手機拍攝時,才發現原來之前的旅行都是有意義的。「拍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怎麼在這裡生活,才能拍出一部有感情的片。」
這一趟旅程的收穫,除了在技術層面學會了如何訪談、拍攝、剪輯,更大的是心靈層面的成長。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和別人相處、跟別人交談,如何去挖掘這片土地的故事,都在這趟旅程中一步一步摸索而出。也是因為這樣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也才更深刻感受,無意的付出,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雖然紀錄片所呈現的可能只是這個村莊的某一面,但所有感受都是深刻而真實的。
而現場也邀請到了李偉文醫師擔任這場講座的與談人。李醫師作為創辦荒野保護協會的一員,也曾經駐點過台灣的許多鄉鎮。他分享:「要把自己的視野拉高」走過一個地方的風景,更要去記憶、去思考和推理這地方的種種成因。他也鼓勵大家多去嘗試,給自己的每趟旅程設定一些任務,也許去看看每個地方的圖書館、去蒐集每個地方人孔蓋的照片等等,有了目標,可以讓自己的眼光變得不同,為旅行增添不一樣的意義。
服務學習,是去認識不同議題的開端;「蹲」點,是一種碰撞思考的生活,它也是一種謙卑,重新搭起與土地上的人們的連結。呂晴及鄭怡礽分享,對自己而言,多了和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機會;而對當地的居民而言,可以讓他們更加認識自己的社區,相互交流,創造出的是雙贏的改變。最後,李醫師也回應大家,我們都身處在臺灣,但我們是不是真的愛臺灣;若不了解一個東西,又該如何去愛它?身體力行,用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感受,看見臺灣更多的美麗,也留下更多對這塊土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