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東亞108林書妤報導】每學期2場的師大輕鬆點論壇在3月22日中午邀請到人本教育基金會馮喬蘭執行長到師大文薈廳和同學們談談「人本教育」,以及人本教育基金會究竟在教育方面扮演怎樣的角色和運作模式。
人本教育基金會於1989年成立,當時是解嚴時期,許多環保團體婦女團體出現,基金會創辦人認為想要改變社會,教育是根本,必須先從教育開始著手,當初成立人本是因為覺得教育有很多不合理的事,譬如說學生在校時數長,但卻是越學越不會;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們一直被提醒缺什麼,而非告訴他們他們的優勢在哪裡。
提到人本教育基金會許多人會第一個想到森林小學,森林小學是台灣第一個衝撞體制的教育模式,森小是一所理念學校,也是台灣第一所被告的小學,該校校長更是台灣第一個被抓的教育犯,這樣充滿傳奇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因為永佑有很多自主空間,所以都蠻有自己的樣貌。
馮喬蘭執行長提到人本教育五主張中的無課綱、不體罰,在戒嚴時代老師是政治延伸的一部分,但是她認為老師不應該是行政體系的最底層,應該是教育專業承載的主體,不應該把老師鎖在公務體系裡,課本的選擇權應該要在老師手上,教育跟人也都應該是多元的,需要保障每個人選擇教育資源的機會,實驗教育三法使自學合法化,之前「凍結私學」這項行為也被宣告違憲,日前因為實驗三法通過,快30年終於有機會立案成為合法教育機構,解套了學生所謂學籍問題,體罰的部分在於箝制,使你不敢違背威權,體罰第二個後遺症就是受罰者會以為被打就負責任了,恰巧害他們逃避了應該負的責任,讓他們沒機會面對他們的失誤,也讓他們喪失自主負責的能力。
現在台灣出現了需多所謂的實驗學校,體制內沒有辦實驗學校的必要性,國家沒不允許代表他們可以直接做,實驗也並不代表比較進步,現在打著「人本」旗幟的教育比比皆是,但其實多數都沒把學生當主體對待,都被當成客體,人本不是講講就有,台灣常常在談人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胡錦濤也常講人本,近來也多了許多不同的教育形式去「翻轉教育」,但是只從形式上改革是否真的是改革?一個對話式教學的開放課程,其實老師需要想的比照本宣科還多,因為老師得重新建構自己的學習歷程,去貼近學生們的想法。
有名提問者談到過動兒小學的設立,森小是否有參考模式可以依循,喬蘭執行長談到過動兒學校絕對不能以藥物控制孩子們,反而要順著孩子的性質走,過動兒要動才能靜,他們被重視的點在於破壞秩序,雖然華人文化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講求尊重傳統,但她認為不應該尊重傳統,而是該讓年輕人顛覆傳統,這個社會需要要更看重年輕人,因為歐洲就是因為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顛覆以往傳統才促進發展,有了今日的地位,文化需要透過不斷地被挑戰、被改寫才會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