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10年回顧與展望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開幕、國內外技職教育學界與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
【公共事務中心江敍慈報導】臺灣技職教育界多年來規模最盛大的一場實務研討會暨國際學術論壇於1月23日、1月24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舉行,由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主辦,校長張國恩、副校長宋曜廷與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也出席此次盛會。
研討會包含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及績優學校實務分享等內容,共有來自德國、芬蘭、瑞典、泰國及臺灣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等數百人與會,林騰蛟次長也進行其中一場專題演講,介紹108學年度課綱機制。
張國恩校長致辭表示,自己就是技職體系出身,所以投身教育之後,一直都在思考技職教育的前進之道。對於國內技職教育前景,他提出技術專精化、訓練設計思維、培養學生產業化觀念,讓學生在學校時不但只是技術專精,也能開始思考就業問題、未來可順利與產界接軌。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表示,高職優質化計畫的核心目標,就是落實全臺職校優質化與均質化,讓技職教育資源落實,並為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鋪路。「目前,12年國教的籌備工作已經來到深水區。」他表示,所謂深水區即為108課綱的最後統整工作,環環相扣,若108課綱可以順利上路,12年國教可期順利推動。
活動以「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為主軸,針對技職教育之新課綱推動、課程與教學、產學合作與分工等不同面向,探討高職優質化及中等技職教育發展以及如何實踐,除了臺灣教育主管的高度重視及技職教育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共聚一堂之外,更有包含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德國聯邦職業教育及訓練署第三部門主任Michael Heister、芬蘭坦佩雷職業學院主任Helena Koskinen、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Lazaro Moreno Herrera教授、泰國技職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人力職能發展局人資長Athippatai Potang等5場國內外專題演講,也有20餘篇國內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的論文發表與學校實務分享,現場也提供各國專題演講的即席口譯,進行了一場廣泛而深度的專業對話與國際交流,歡迎各界賢達踴躍蒞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觀禮及共襄盛舉。
在我國經濟發展與起飛過程中,技職教育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從40年代的初級職業學校到50年代的高職職業學校,一直到60年代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前身)成立,這也正是臺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並逐漸成為工商業現代化社會的歷程縮影。大批優質技術人力從技職校院昂揚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工作生產行列,理論與實務兼備,態度與專業知能俱佳,「能動手鎖螺絲也能著手設計晶片」,無數的技職達人成就了臺灣產業轉型與經濟起飛的輝煌年代。
技職教育過去對我國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隨著知識經濟與產業的快速變遷,產業結構由勞力密集過渡到技術密集,進而轉型為知識密集產業,伴隨電腦網路科技的突飛猛進,值此之際,為因應地球村時代來臨與無國界競爭的趨勢,我國大幅增加高級中等教育投資以帶動新世紀整體教育的革新,所以96學年度我國開始推動「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逐漸奠基了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的成熟推動條件,提升全國高職普遍均質和均衡辦學品質,有效引導形塑學校特色和卓越化發展,營造更多優質學校,讓所有具備各式各樣多元潛能的孩子都能選擇鄰近的優質高職就近入學。
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至今剛好走過10年,不分城鄉與區域,絕大多數公私立高職都曾經接受本方案輔助,配合自身發展需求,落實全面品質提升、引導學校特色發展、提昇教師教學專業、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形塑人文藝術素養、推動學生就近入學、增進學生學習品質、深化教師專業發展及強化技職產學鏈結等辦理項目,採階段性和策略性提報競爭性計畫,經審查後分期程、分學年逐步實施,逐步達到全面及普遍性地優化、卓越化高職辦學品質的目的。
10年來,「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與「高職學校評鑑實施方案」相輔相成,一則對高職優質提升策略提供形成性襄助,一則對總結性盤點高職辦學的績效成果,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工作小組與各高職學校居功厥偉,一起攜手合作全面提升了我國高職教育之辦學品質。
十二年國教是一個世紀教育工程,透過包含「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在內等多項教育方案及措施,已逐步為我國青少年學子打造一個適性發展、多元學習、又具競爭力的學習環境。未來更期待國人同胞繼續支持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新課綱及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的推展,群策群力襄助每一所用心辦學的公私立高職,培育「專精巧藝、溫厚人文、社會關懷」兼具的未來台灣優質技術人力雄兵,讓技職教育繼續成為國家不斷轉型提升以因應未來無國界競爭的堅強後盾,每一個莘莘技職學子可以立足臺灣也可以走向世界。
資料提供:工業教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