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個建教合作的高職生,經過不斷的挫折與努力,後來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博士班,現職為致理科大專任教授的陳世倫從即日起至3月4日,在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漢字文本—陳世倫設計展」,展出其業界到學界將近50個年頭的精彩傑出作品,內容自民國58年到現今107年,完整呈現台灣廣告設計界《起、承、轉、合》的一個小縮影。
「起」於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承」接日本、歐、美廣告的經營、創意模式,「轉」是加入台灣的本土的中式創意風格,「合」指的是迎向電腦及網路興起的未來。
陳世倫曾獲廣告業界最高榮譽的電視廣告影片CF金鐘奬、時報廣告金像奬平面雜誌類的全場大奬等;進入學界之後,又傳承業界所學,創意指導學生,獲得國際知名iF設計的金質奬、紅點( Red dot )設計的Best of Best多項獎項。可以說是國內獲奬種類多元且全頁,包括廣告、影視、產品、包裝、平面、logo、形象等,亦是全球設計大獎的常勝軍。
重現台灣半世紀精華
在80年代,台灣廣告傳播市場興盛,風起雲湧,外商廣告公司也不斷地進入國內,但大家所延用的多是由歐、美、日引進的創意行銷理論;他為了要走自己的路,找出台灣本土自己的創意哲學,在1989年11月首先發表《中國式創意》廣告理論,將老子、莊子、禪宗等哲學思想架構,應用在本土的廣告創意思維當中,廣獲好評。並且同年11月24日在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德群藝廊舉行《中國式創意》-勞斯廣告陳世倫設計個展。
陳世倫從小對於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就有豐富的興趣,後來又鑽研書法漢字的演變發展,對於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行書等一路的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涉獵;他打破傳統用文學的觀點來解釋,象形字生成的原因,改以「設計圖畫」的角度,來詮釋甲骨文生成的原因,讓漢字學習起來,更容易又饒富趣味。
「思考插秧、創意結穗是我創作的泉源,也是我設計的座右銘。」陳世倫如此說道。引用《插秧偈》的「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他認為插秧是用後退的腳步前進,結穗是成熟後低頭的謙沖;透過文本的思考來插秧,也善於用敘事的創意來結穗;設計是應用的藝術,也是溝通傳達的藝術,藉由真善美的設計,將成為改變人類生活品味的一灣清流。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附件:「漢字文本—陳世倫設計展」
中文與西方文字最大的差異,就是漢字以象形圖畫造字,兼具「形、音、義」三者;而西方文字則採字母拼音,只具備「音、義」二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了讓觀眾了解漢字的奧祕,特別舉辦「漢字文本—陳世倫設計展」,展出陳教授作品約45件,以漢字文化精髓,呈現其卓越的平面設計深度與廣度。
陳世倫博士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系。早年投身廣告業,耕耘三十餘載,曾獲金鐘獎、時報廣告金像獎·····等諸多殊榮,成果豐碩。而後轉換跑道,期望獻身於教學工作,結合本身所長,以啟迪後進。他曾任中國科技大學視傳系系主任兼所長、致理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兼多媒體設計系主任,將多年廣告業的實務經驗以及一身本領,貢獻於教學,為國內培育設計新秀而努力。
自轉入學界後,陳教授即有計畫培訓、指導學生參加國際競賽,近年屢獲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紅點國際設計大獎等,蜚聲國際。他表示,「參加國際競賽,最重要的創意理念,就是要找出本土文化中獨有的真、善、美;因此我們就從特有的台灣文化著手,強調台灣文創精神中的 Old is New,在優良的台灣傳統文化中找尋靈感,並透過創新的設計思維,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他擁有豐富的國學涵養,博學多聞,長年鑽研漢字研究,並將此轉化成設計元素,創造出別出心裁的造型語彙,令人激賞。
由於浸淫漢字文化的演化,陳教授融會這些心得,嘗試運用中文「圖文同源」的特性,表現在設計作品上。例如2012年獲得iF國際設計大獎作品《山水篇》海報,這座山景,其實是台灣的大雪山,而水岸圖則是新竹南寮漁港出海口,他找到最適合的照片來呈現文字和在地的關聯性,闡述他的設計理念。讓即使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士, 透過看圖說故事的方式,Encountering Chinese Characters,理解作品的文化意涵,達到直指人心,張力十足的視覺傳達。海報上的山、水二字,英文Mountain、Water只能讀出音、義;但中文字「山、水」造形,卻是由真實意象轉換而來,海報上並搭配圖像與文字演變,傳達漢字的奧祕,讓人賞心悅目,一目了然。
展覽自2018年1月12日起至3月4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出,並於1月23日(星期二)下午2時30分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本次展覽具體呈現陳世倫教授卓越的平面設計深度與廣度,尤其以漢字文化精髓,結合臺灣在地元素為設計理念,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陳世倫作品設計理念最大的特色,就是蘊含豐富的華夏人文內涵。強調詩、書、畫三絕合一,在一件作品上,將文案的撰寫、字體的選擇,以及圖畫的結構三者連成一氣,讓作品產生視覺修辭最大的力量。 陳世倫/提供
陳世倫曾任職於大同公司宣傳課,其中大同寶寶的最早的企劃、設計、製作、發行詳盡資料,亦在展場現場展示。 陳世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