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蔡正一(臺師大美術系畢業、凡亞藝術空間負責人)】
1996年因臺中的好環境、好氣候吸引了臺灣美術界重要的領航者,藝壇瑰寶—陳銀輝。陳教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退休後遷居臺中,至今已達22年之久,儼然已成為道地的臺中人,對於素有「文化城」美譽的臺中而言,這是何其榮幸、福氣之事。
臺灣美術的第二代領航者
1931年陳銀輝出生於嘉義縣鹿草鄉,天生具有美術天份,高中畢業同時考上臺大工學院及臺師大藝術系。依當時的氛圍,多數人會選擇臺大,然陳教授獨排眾議,毅然選擇了他人生的最愛—藝術系,就此展開了一篇炫麗精彩無比的藝術人生。也因為天份及努力,獲得無數獎項及尊崇,奠定了畫壇的地位,是臺灣美術界無庸置疑的第二代領航者。
陳教授為人謙和,具天份又努力,一直受到重視及提攜,在北港中學及嘉義高工短暫任教後,被引薦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起先擔任助教、講師,一路到副教授、教授及名譽教授。在教育界服務40餘年,作育英才、成果豐碩,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與好榜樣。除了教育之外,繪畫更是他投注了一生歲月去實現的年少夢想,亦是他個人人格的完整呈現。
陳銀輝早期即吸收立體派的造型理論及規則又融合野獸派的色彩張力,靈活運用對比色的交錯對應,在理性與感性知感下,作品充滿音樂性的浪漫情懷,既靈動又自然。他說,自然的表徵只是一個開始,重要的是自然所蘊含的潛在意涵,經過創作,賦予作品另一種思維的新生命,成為陳教授畢生所追求的目標。
理性與感性交織 作品充滿浪漫情懷
這種半抽象、有意味的形式,是其風格及標誌。其創作題材很廣泛,有著對生活周遭的人、事、地、物的感知引發的,更多是和師母楊淑貞老師伉儷情深、比翼雙飛、旅遊各國的旅程軌跡,經過現場速寫、拍照,回來反芻之後,依個人的思惟,畫面的需求,重新建構新的造型,並給予自我的色彩鋪陳,讓畫面充滿音樂性、夢幻、律動、力度……等新的詮釋。長久以來其畫風影響了臺灣整個藝術界,並受到藝壇的重視及讚譽。
樹立藝術典範 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陳銀輝因其藝術成就,歷年來即獲得扶輪美術獎、油畫金爵獎、中山文藝獎、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獎、吳三連藝術獎、文建會文馨獎及榮譽文藝獎章,並獲選為臺師大傑出校友、臺灣美術院院士、臺灣藝術研究院院士及眾多評審委員、顧問等眾多榮譽職銜,集於一身。至今個展48次,並出版了個人專輯28冊,人生藝事的豐盛令人讚嘆。目前仍持續創作中,預計2018年將再度推出創作個展。
藝術之路難行,眾所皆知。但對陳教授而言,在天份及努力下,過程有甘有苦,在與師母楊淑貞老師結婚時,以學校狹小倉庫當作新房兼工作室過著刻簡生活,相扶相持仍不以為苦,攜手克儉克勤地熬過艱困,望見海闊天空,品嚐到努力的果實。綜觀陳教授的藝術人生是成功的、是眾人的典範。退休之後,不忘回饋社會,提攜後進,以其退休金成立了「陳銀輝油畫創作獎」,並於全國油畫學會畫展設立「陳銀輝獎」來鼓勵後學,精神令人感佩萬分。
陳銀輝在臺中居住了22年,早已融入本地生活。雖然已屆87歲高齡,大師的地位,仍勤於為文化界盡心盡力,不論評審、展覽場合…等,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臺中的好環境及其個人之養生之道,造就了陳教授身體之硬朗,每天早上在科博館附近,您或許會偶遇與師母楊淑貞攜手散步的陳銀輝教授,別忘了打聲招呼喔!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