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70人
圖 新聞投稿
2018-01-03
美術系校友謝里法榮獲行政院文化獎
圖
美術系校友謝里法獲行政院文化獎,
圖
圖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12月30日公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48級校友、80歲著名畫家謝里法獲獎,獲100萬元獎金。文化部長鄭麗君已在第一時間親自向他致電道賀。謝里法說,畫家的職志就是「畫到老、畫到死」。而他在繪畫外,縱身撰寫臺灣美術史近50載,引領臺灣美術史研究,還出版小說並改編成電視,讓年輕人認識臺灣早年畫家。

文化部表示,本名謝理發的謝里法,1938年出生於臺北市大稻埕,曾加入劉國松(第36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創辦的五月畫會,早年留法,1964年旅居法國巴黎學習雕塑,1968年至美國紐約學習藝術理論與藝術史,創作不懈,迄今仍於臺灣、美國舉辦個展或聯展。

回臺後透過寫作介紹西方美術思潮,並持續關注臺灣本土美術發展,倡議臺灣美術史運動,撰寫「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的重要研究著作。

文化部表示,謝里法1980年代還撰寫《臺灣出土人物誌》,重新發掘陳澄波等人對臺灣藝文界的影響,引起讀者關注臺灣本土藝文前輩之貢獻,並擔任召集人負責《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20冊的編纂工作,從地方觀點寫臺灣史,對臺灣美術史影響深遠。

創作不輟 引領臺灣美術史研究

獲獎消息公布後,謝里法在臺中自宅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是以畫家的身分寫美術史,不像史家必須考證資料、引經據典。我是以個人聽來、取得的資料大膽假設,希望有人可進行求證並更正。」

自30多歲便投入撰述臺灣美術運動史的謝里法說,自己引領美術史研究風氣,後來經學者、畫商等不同領域的人投入補足資料,豐富了臺灣美術發展史的現況。

「我那時候寫陳澄波,不敢寫他怎麼過世的;現在大家寫陳澄波,一開始就寫他怎麼過世的。」甫獲行政院文化獎,謝里法受訪時一句關於「時間飛逝」的感慨,剛好為他半生投入臺灣美術史撰述,引領美術史研究風氣的先驅地位,做了清楚的側寫。

「我只是開了一個頭」,說起經他撰寫,後來引發關注,吸引後輩投入研究的藝術家,謝里法如數家珍,「我1988年寫《臺灣出土人物誌》介紹日文世代詩人王白淵時,臺灣還沒有什麼人認識他,是過了十幾年,美術界才開始研究」;1936年在柏林奧運藝術競技項目獲獎的江文也,因1938年移居中國,寫他的稿子被報社編輯壓了半年才刊登;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中國水墨畫家齊白石(1864-1957),齊白石名氣很大,讀者很喜歡看,可是不能寫中國,「所以寫齊白石的生平,只能寫到1949年」。

謝里法說,寫美術史的過程,寫著寫著就寫成小說。他津津樂道的大部著作「紫色大稻埕」還曾改編成電視劇,讓新一代年輕人得以認識臺灣早年畫家所處年代及其環境。

謝里法多才多藝,擅繪畫、雕塑、版畫,常舉辦個展或參加聯展,也喜歡寫詩,出版過詩畫集《呵呵一動》。他說,新書《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家的收藏》前幾天才出版,主要是介紹他收藏的畫冊、畫筆、木雕、畫作、書法、隨筆等近70件藏品,「所有的藏品都是別人的作品,合起來卻代表我的時代、性格、素養和感情,也是我的創作。」

除了持續寫詩、寫短篇小說,他近來彙編個人收藏品,出版「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家的收藏」,他表示,所有收藏品都是別人的作品,合作起來就是「我的人、我的素養和感情,表現我的時代,也是一個創作--這就是我」。

謝里法今年5月才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展出100多幅以「牛」為主題的展覽「牛犇牛」,其中不乏大尺幅作品,顯示其創作精力旺盛。他說,2018年還將持續牛主題創作,「但是畫牛,不見得就是牛」。

他期許自己「畫到老、畫到死」,並說這就是畫家的職志。

謝里法2013年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作品為法國國立圖書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資料來源:中央社、自由時報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