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社教109雷佳儒採訪報導】迎來期末的今年年尾,第二屆師大人文電影節落幕,12月28日由閉幕片《徐自強的練習題》為其劃下完美句點,現場座無虛席,甚至有不少觀眾坐在階梯上觀影。本次映後座談邀請紀岳君導演、徐自強先生以及吳忻穎、陳宗元兩位檢察官蒞臨,和現場觀眾分享現今司法體制的討論。
「檢察官的決定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徐自強先生說。他因冤案入獄,歷經21年訴訟、8次判處死刑、2次無期徒刑,終於在2016年10月,由最高法院宣判無罪定讞。「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片中的徐自強母親沈痛地控訴司法不公。然而,問題的產生不只來自於法官或檢察官,而是整個司法體系。陳宗元表示,一個檢察官必須在期限內處理許多案件,因為時間與上級壓力,難以讓每個案件盡善盡美。「我之所以再看一次《徐自強的練習題》,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變成『結案機器』。」
除了司法體系外,與談者也針對「媒體」發表看法。徐自強說,該案得以平反,一部分是因為媒體帶動社會大眾,在輿論壓力下,有助於審判更加公平、公正、公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吳忻穎檢察官表示,審判中的媒體監督固然是好事,但若媒體不夠自律,大肆宣揚尚未定讞之事,既容易誤導大眾,引發眾怒,也會傷及當事人。「我本身就是媒體人,在製作這部片的時候,常常在想什麼畫面可以放或不能放?如果將某個畫面剪輯進去,我想要引導觀眾往什麼方向思考?」最後,紀岳君導演語重心長地說,好媒體來自於好觀眾,當「標題殺人」或腥羶色新聞的點閱率下降,業者才可能有所改變。人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無論是坐在法庭旁聽以監督審判,或是拒絕點閱差勁新聞,都是為社會付出的方式。
閉幕片《徐自強的練習題》大獲好評,第二屆人文電影節正式畫下句點。總籌楊詠崴說:「開幕片是《只要我長大》,閉幕片是《徐自強的練習題》。我們為了長大,所以必須練習;因為有練習,我們才能長大。」語末,全體電影節工人一起敬禮,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期待明年第三屆師大人文電影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