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公領108楊賀閔採訪報導】未來教育的可能性越來越多元,資訊和科技的融入也成重要角色。12月27日,師大通識教育講座邀請PTT水球發明人及創新教育推動者戴志洋,用自身經驗談未來世界的教育,以開放思想和角度討論在因應社會變遷、產出教育更多元的可能性。
戴志洋在大學時期創立BBS陽光沙灘「Sun of Beach」和水球留言,從小便發覺自己對寫程式的熱情,不願被束縛的靈魂展現了無限的創意,他期待教育需要更多的突破和選擇。「今天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和二三十年前有何不同?」 戴志洋發現學校的教育與社會的需求有很大的落差,而社會每天都在面臨劇變,教育若無更多選擇和彈性,學生在畢業後如何因應?他也以自身的經驗作為提示,跳脫體制外的自由學習,找到改變的契機。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世界這麼大,我們其實根本沒什麼好比的。」他分享他在17歲到溫哥華遊學時,每天等公車的場景,遇見黑人和白人的故事。在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中,他反思到,過去我們在台灣都在又窄又虛假的分數量表中較量,輕易的定義和標籤,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及每個學生的可能性。
「人生像是在荒野間的HIKING(健行),我們能用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往前走,過程中不知道會看到什麼風景,但我們每到一個段落可以看到自己的目標,並能繼續規劃下個目標。」戴志洋期許教育,是提供更多的路、更多的啟發給學生尋找自己的方向,燃起學習的熱忱。他秀出許多新興的科技及現代教育的趨勢,例如:不分科系的大學名額,就給了學生更多的彈性空間,提供更多的路。
「我們該怎麼看我們自己?」戴志洋解釋在社會上,需要標準作業程序、依法行政的人員和人力,他們在未來將被自動化服務和工廠取代。他表示至少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具備一專業領域、能靈活展現不容易被取代的價值的人才,最後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人物。透過成功的實例和大人物的故事,他強調很多人的成功,來自突破了框架做到了什麼。期許大學生們不要被現在的科系所侷限,而要了解自己且永不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