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52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7-12-27
師大生首拍紀錄片 奪「蹲點・台灣」大賞獎
圖
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呂晴、鄭怡礽今年前進台南菁寮村,首度拍攝紀錄片,就拿下第九屆「蹲點‧台灣」大賞獎。圖╱鄭怡礽提供

從小在都會區長大的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呂晴、鄭怡礽,今年暑假,扛起攝影機前往臺南菁寮村,記錄農村高齡化、勞動力外流的現況,以及鄉間人民的生活日常。首度拍攝紀錄片,就拿下第九屆「蹲點‧臺灣」大賞獎。

中華電信基金會自2006起,在國內偏鄉、部落地區建置「數位好厝邊」據點,推廣數位學習、青年服務,全臺至今共有92個社區加入。

為了深化青年參與,基金會於2009年與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合辦「蹲點‧臺灣」活動,每年甄選50位大專院校學生,依其專長、志願,媒合有志工需求的社區。蹲點以「一手服務,一手記錄」為精神,讓學生到村落住15天,以影像與文字,記錄臺灣的在地故事。

獲得本屆活動大獎的呂晴、鄭怡礽,各自研讀東亞學系與地理學系。兩人雖非影音相關科系出身,但秉著「給自己挑戰看看」的心情報名影像組,成果作品「盛飯——臺南菁寮」初試啼聲,便從廿件作品中脫穎而出。

「我們帶著空碗,期待盛起一碗碗不同以往的菁寮。」呂晴說,紀錄片以「飲食」為題,為期二周的拍攝期,「我們是拍到哪裡、吃到哪裡」,鏡頭捕捉老農夫妻相互扶持的餐桌景況,也反思農村高齡化、勞動人口外流的趨勢。

除了關注在地長者之外,他們也觀察到農村孩子的生活「總是天天往外跑」。鄭怡礽回憶,許多菁寮村的孩子常獨自騎一個小時的鐵馬,就為了到市區喝飲料、吃碗冰;卻不知從家裡走路五分鐘,就有一間歷史悠久的碾米廠。

事實上,菁寮村位於臺南後壁鄉,是嘉南平原重要米倉;電影《無米樂》正是描述菁寮四位老農的故事。呂晴、鄭怡礽為了讓學童更認識家鄉的歷史與文化,也設計一款尋寶遊戲「定向越野」,引領孩子探索故鄉。

呂晴說,為期15天的蹲點是打開視野的旅程,例如過去認為「鄉下沒有夜生活」,但在菁寮,晚間11點還能在雜貨店附近看到阿公、阿嬤喝茶唱歌,熱鬧得很。

此外,在城市長大、不諳臺語的兩人,也在蹲點過程,與不同世代、不同生活經驗的人相處、互動,「從中學習傾聽,學習回應。」

第9屆「蹲點‧臺灣」共計有來自21所大專院校的50位大學生組隊參加。活動開辦以來,已培育超過500位蹲點青年,為臺灣播下文化種子。

明年1月,主辦單位將於寒假期間試辦「蹲點‧臺灣‧心南向」,預計第一站前往越南,邀請在臺越南新二代組隊,回到越籍家人的故鄉,讓更多人看見不同文化的故事。

資料來源:聯合報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