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49人
圖 新聞投稿
2017-11-28
社區培力與地方學知識建構 專家齊聚研討
圖
圖
圖

社區大學運動自1998年開始以來,不僅帶動臺灣政治、社會與文化氛圍新面向,甚至在教育方面從正規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影響到終身學習風氣的引動。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於11月24日至25日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在該校進修推廣學院舉辦「2017社區培力、轉化學習與地方學知識建構」學術研討會。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向來致力推動終身學習及社區教育,歷年來探討主題多元包括: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社區學習文化、社區休閒文化、社區創意生活圈、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社區高齡教育、新移民與社區學習、社區學習方法、學習型城市等等。而今年度(2017)研討會主題涵蓋社區終身學習、成人教學與轉化學習、學習型城市與永續發展,以及地方知識系統(地方學)建構,邀請國內終身學習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成人教育方案規劃者,以及社區大學、社區營造與社區教育之實務工作者,共同進行關於社區學習理論、地方知識系統之建構與探討與反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特聘教授吳明烈表示,學習型城市是台灣近年重要教育政策之一,同時也符合當今世界推動終身學習之重要方向。”Learning is earning”,在終身學習中重視的是如何把學習轉化成價值,而學習型城市的重要目標之一即是如何透過城市的學習,帶來城市的改變進而創造城市的新價值,期與在地產業與文化結合,創造地方價值。其指出學習型城市的理想能否實現之關鍵在於整體城市終身學習參與的普遍提升,而學習型城市的推動使縣市各具主軸及特色,期能共攜手打造台灣學習型城市之新未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振春表示,在建構臺灣地方學知識的同時應去思考建構之目的及方法,方能使國人更加清楚地面對自身歷史以及地方知識與生活之關係。另外,針對學習型城市,其建議教育部應逐步建立起台灣學習型城市更明確之權責劃分及固定之主責機關,方能使台灣學習型城市之體系架構更為完善且永續經營。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系主任張德永表示,不論是探索社區、融入社區,打破時間空間的界線,去思考社區的成長其實和個人成長是密切相關,人、組織、社區是與個人實踐行動相連結的。社區教育的內涵不僅是社區參與,更重要的是社區學習的過程。

另文化部專門委員連丁幼則針對國家文化記憶庫,鼓勵民眾共同書寫,強化蒐藏庶民文化及在地知識,建構完整國家文化及生活記憶。並透過專業學術單位研究,蒐集進行國家重要資產之數位研究,共同為奠定整合過往執行成果,並帶動更多民間共同參與及運用。

資料來源:社會教育系提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