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體育109蕭佳琪採訪報導】在現今全球化的發展之下,水墨畫作為一種傳達文化交流的媒介,不僅能達到精神上舒坦,更是傳遞出反映世代、社會和在地文化的東方載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長期以來是臺灣藝術教育之指標,今年舉辦「2017臺北國際水墨大展」,11月21日至11月29日於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展出,開幕式於11月25日盛大登場,副校長鄭志富、系主任莊連東、美術系講座教授劉國松、退休教授羅芳等貴賓皆蒞臨觀賞。
僅有2色的水墨畫作看似簡單,黑與白的交織卻能觸發各種不同的火花,蘊含深厚文化背景的水墨藝術,堪稱華人的藝術,它具傳承和時代性的意義,不只在亞洲國家繼續推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人士被其吸引而受矚目,成為世界性的藝術表達方式之一,進而邁向國際。「臺灣的水墨新潮,自1950、1960年代起,一直扮演著衝浪先鋒的角色」,策展人、藝術學院前院長李振明說。
美術系講座教授劉國松先生為本次開幕典禮學術主持人,首先上台致詞,提到在2012年曾經辦理過第一屆的「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邀來了多國以華人為主要的水墨藝術家,進行水墨藝術發展趨勢的探討,因而掀起了一股浪潮,此後劉國松先生一直有心想再辦理第二屆,經過5年號召,今年終於成功,擴大邀請到來自亞洲、美洲、歐洲等藝術家共同參與,很期盼往後能夠年年舉辦一次。
博愛藝廊中聚集國內外水墨藝術界學者,大家在展覽中交流和敘舊,更有許多國寶級的水墨藝術元老到場加持,都點頭稱讚此展覽為現今推廣水墨文化之里程碑。本次開幕典禮活動主持人為美術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莊連東先生,他說:「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將水墨的光芒推廣出去,更將師大的光芒推廣出去」,期待大家能再接再厲,共同推廣華人水墨藝術往前湧起的另一波能量。
(左起)鄭月妹老師、李重重藝術家、梁秀中教授 | (左起)梁秀中教授、韓湘寧藝術家、林國章館長 |
![]() |
![]() |
(左起)許君瑋、柯良志、蔡承翰 | (左起許維頴、高甄斈、柯良志、黃昱斌、莊連東主任、林威丞、紀冠地 |
![]() |
![]() |
![]() |
開幕致詞,臺師大鄭志富副校長 | 開幕致詞,本次展覽學術主持劉國松教授 | 開幕致詞,本次展覽策展人李振明教授 |
![]() |
![]() |
![]() |
開幕致詞,來自中國的參展藝術家陳炳佳 | 開幕致詞,來自香港的參展藝術家陳成球 | 開幕致詞,來自捷克的參展藝術家蘇若水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17臺北國際水墨大展】
展期:2017-11-21 ~ 2017-11-29
地點: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及文華軒(新秀區)(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
參展藝術家:
王友俊、王天德、王無邪、王源東、王家農、安浩均、朴鐘甲、江明賢、吳繼濤、李文謙、李君毅、李奇茂、李宗仁、李承哲、李茂成、李重重、李振明、李根雨、李義弘、李澈周、李蕭錕、沈載英、林昌德、林章湖、林進忠、金大烈、金永煥、金廷修、段秀蒼、洪根深、洪淳珠、孫翼華、徐勇、袁金塔、張羽、張強、張詮、梁巨廷、梁秀中、梁棟材、梁藍波、莊連東、陳九、陳成球、陳君立、陳建發、陳炳宏、陳炳佳、曾肅良、馮曉鳴、程代勒、黃光男、楊國芬、葉宗和、雷子人、趙桓、趙無眠、劉國松、劉國興、劉赦、蔡友、蔡寶龍、鄭月妹、鄭福成、盧明德、盧福壽、蕭巨昇、韓湘寧、羅芳、蘇若水
參展藝術家(新秀區):
王明仁、吳弘鈞、吳栩菲、李逸琦、林世斌、林佳穎、林威丞、林洪錢、林淑芬、柯良志、紀冠地、涂聖群、高甄斈、張維元、許君瑋、許維頴、陳芃宇、陳俊吉、陳盈如、曾霆羽、華建強、黃昱斌、楊喆、趙祐瑋、劉信義、蔡承翰、蔡譯德、清水峰子
東方的世紀×水墨的年代-看2017臺北國際水墨大展
策展人:李振明
20世紀藝術潮流的優勢主場顯然是美國-紐約,在這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藝術潮流的主場大致在歐洲,從歐洲的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隆納等,轉移到了美洲的美國-紐約。而在更早的年代,漢唐時代的中國,首都長安的文化藝術,其主場優勢恐也是其他國家地區所難與相媲美者。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流脈,藝術文化的發展,其優勢主場往往也隨著文明與強盛,展現出前趨者的主導態勢,並擴衍幅散至周遭地區。
到了21世紀之初,東方乍現曙光,亞洲抬頭,彼岸中國之大國崛起,由於中國擁有快速增長的發展實力與眾多的人口,華人藝術的崛起是相當樂觀可期的。蘊含深厚文化背景的水墨藝術,邁向國際前趨的未來態勢逐漸浮現。而臺灣的水墨新潮,自1950、60年代起,一直扮演著衝浪先鋒的角色。
繼2012年一樣由臺灣師大與國父紀念館合辦的「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邀來了10個國家地區以華人為主要的水墨藝術家,以及學者在臺北進行了水墨藝術發展趨勢的探討,因而掀起了一股浪潮。11月舉辦的「2017臺北國際水墨大展」,正是再接再厲共推華人水墨藝術往前湧起的另一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