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於6月29日至6月30日在公館校區,舉辦「2017科學教育之全球在地化研討會」,共同探討當代科學教育所需面對的議題,有來自美國、中國、英國、南非、挪威及臺灣等地的9名國際學者,引介國際科學教育的思潮:如建模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科學論證等等,並與國內學者、師生進行交流。
師大副校長吳正己和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彭麗春出席開幕式,彭副司長致詞歡迎各國學者及博士生來臺灣交流,也希望透過這次難得機會,彼此提升學術水準。吳正己副校長則表示,師大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教育學科今年排名40名,其中科學教育的推動及成果,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也期盼各國學者未來多和師大交流。
研討會主辦人為師大科教所教授邱美虹、師大講座、牛津大學教授 Sibel Erduran,受邀學者包括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兩位前理事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Joe Krajcik教授、美國喬治亞大學 Mary M. Atwater教授、以及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Rowhea Elmesky 教授、英國牛津大學 Sibel Erduran 教授、挪威奧斯陸大學 Doris Jorde 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Christina V. Schwarz 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王磊教授等,各自引介國際科學教育的思潮,吸引近百名學生教師到場聆聽。
7月1日至7月2日將舉行「建模工作坊」,建模對科學知識的追求是必要的,因此建模在不同科學領域中成為主要的實作方法。科學家運用模型進行預測及解釋現象,以說明現象中可預測或因果敘述之變數間的關係。隨著數據的累積,科學家持續地開發、測試、評估,和精緻化模型。在此工作坊中,Krajcik教授與Novak博士將為大家介紹 被稱為SageModeler的系統動態建模工具,這是一種學生能夠用來建構許多科學現象模型的靈活工具(如氣候改變與水質等)。SageModeler能提供學習鷹架,讓中學到大學的學生可以經由設計、建造、測試及修正模型來進行系統思考。在為期兩天工作坊期間,大家將認識建模實作,並將以SageModeler建造、測試、修正及分享模型,將可開始研發融入模型建造實作的課程,以運用於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