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行為支持(PBS)在臺灣推動的經驗分享
--「美國正向行為支持協會臺灣聯絡網」第一次專業研討會成功落幕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洪儷瑜教授擔任「美國正向行為支持協會臺灣聯絡網」(APBS Network in Taiwan)代表,為分享臺灣推動正向行為支持的經驗,於6月24日在博愛樓辦理「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Positive Behavior International Support, PBIS)」第一次專業研討會。與會人員來自北中南東四區及金門、澎湖離島共15個縣市,參加者包括學者專家、學校行政人員、特教教師、情緒行為支援教師、巡迴教師、大專資源教師及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等共計127名。
本研討會由洪儷瑜教授於開幕介紹「美國正向行為支持協會臺灣聯絡網」成立之緣由,以及國內特殊教育對於特殊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在規範和實際推動情形,並與其他相關概念,正向心理學、正念、正向管教比較異同並指出其趨勢。隨後由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蔡淑妃助理教授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陳佩玉副教授,由PBIS在美國之發展與美國PBS協會近年來發表歸納其趨勢,PBIS已由「個別的」支持與介入朝向「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SW-PBS),應用場域也由學校,逐漸擴大到中途學校、矯治學校等,也強調系統內的橫向連結,例如:學校教訓輔合作,其中國內爽文國中的成功亦是主動具體之行為規範,並提供教導、密集回饋,以增加學生在校適應,即是SW-PBS初級預防最佳典範。
隨後臺灣實施PBIS的成功經驗分享,分特殊學校和融合教育兩部分。臺中特殊教育學校楊善知輔導組長分享該校推動PBS十年發展歷程,從成立讀書會、校內個案分享到研討社群,教師從中逐步獲得專業能力,並凝聚團隊共識,當學生行為問題獲得改善,就能增強教師學習動機,因此,學校擬將推動PBIS工作團隊列為學校行政組織。台中特殊學校就業組長林示安老師、鄭孝梅職能治療師分享該校所進行之個案實例,顯示該校PBS教師專業社群,除了能有效增進學生在校適應外,也讓教師在工作中學習專業技術,並研發校本之工具。融合教育的PBS服務以新北市及台北市設置服務全市學校的情緒行為專業支援團隊為主,各由兩市的督導教師謝佳真及曾瑞蓉分享,雙北市在融合學校推動PBIS十幾年來,以建立培育、督導和支援學校的制度,他們也分享發展過程的問題和困難,值得其他縣市在推動新特殊教育法所規定之功能行為介入計畫的參考。
「美國正向行為支持協會臺灣聯絡網」在師大舉辦第一次的專業研討會,來自各地與會成員在閉幕座談時,肯定交流的收穫,並熱切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安排。最後,大家在特教系視聽教室拍下團體照為第一次研討會成功地落幕。
資料提供:特殊教育學系
閉幕式大合照
![]() |
|
演講者:林示安、鄭孝梅及楊善知老師 | 演講者:謝佳真及曾瑞蓉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