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322人
圖 新聞投稿
2017-06-09
衛教系團隊開發反毒遊戲 杜絕青少年誤用悲劇
圖
圖
圖

8成以上使用毒品的青少年都是「誤用」,可能是模仿大人行為或是受朋友引誘,但根據研究顯示,15歲以前使用非法藥物的風險是21歲後使用者的6.5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郭鐘隆教授團隊,開發出一套反毒的虛擬實境教材,以遊戲、闖關的方式,培養青少年的批判意識,不但強化青少年的拒絕技巧,更讓反毒課程變得不無聊。

根據衛福部分析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資料顯示,近年國內藥物濫用種類前3位分別為安非他命、K他命及海洛因,但檢出的新興毒品不斷攀升,以合成卡西酮居多,致死案件從101年3件增長到104年36件,成長12倍,平均年齡為27歲。

師大教育學院教授、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副理事長郭鐘隆教授團隊表示,學校是預防或延緩學生非法藥物濫用的重要場所,10個使用毒品者有8個都是誤用,可能只是一時好奇、好玩,或是拒絕不了同儕的引誘所致,但過去的傳統反毒教育,只是一味的灌輸知識,往往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實際應用在生活中。

郭鐘隆強調「生活技能」的重要性,許多學生因為沒有批判性的思考,因此常常做了自己未料想到後果的事,像是國中生幫忙販毒,可能是受藥頭洗腦刑責很輕,或是有學生誤喝了混雜毒品的咖啡包,生活技能就是幫助學生判斷,正常的咖啡包一包10元,因此500元的咖啡包絕對有問題。

郭鐘隆團隊日前曾針對國中生製作「藥物濫用防治課程」,據研究發現接受藥物濫用防制課程的學生,使用藥物的意圖較接受課程者來得低;其中接受結合生活技能課程的學生,也優於傳統教學組學生,對於應用計畫行為理論與生活技能於藥物濫用防制課程有所成效,值得持續推廣,因此才會開發出3DVR教材,希望融入創意讓學生接受意願更高。他們根據用藥者的生活經驗,研發出一套反毒的3DVR虛擬實境教材,以3D遊戲方式呈現,影片包括5個場景,誘發使用、找錢去買、觸法被捕、勒戒感化、預防復發,需闖關成功才會進入下一關,透過角色扮演和參與式的體驗,將反毒意識融入生活。

新北市橫山國小校長陳志哲說,過去在學校用傳統教學,告訴學生不要使用毒品、販毒等,往往都是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睡,但是使用新興教材之後,他發現9成的學生都很清醒,透過情境式遊戲,還可順便學習要如何拒絕和決定,不但提升學習興趣,更強化拒絕非法藥物的技巧。課程曾在北部地區共8所高中職試用,學生反映,3DVR藥物濫用防制影片比之前的教材有趣得多,希望透過新教材,提升青少年對於藥物濫用教材的興趣,強化拒絕非法藥物的認知與技巧。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馬躍中也表示,許多中輟生成為吸毒人口的黑數,要有效防制毒品,政府單位應該祭出更好的誘因,鼓勵學校主動通報,不要隱匿,才能清出這些隱藏的吸毒者,有效幫助他們。

馬躍中說,吸食毒品的人依現行法制,夾雜著罪犯及病患兩種身分,毒品最可怕的地方在其成癮性,一旦施用毒品,幾乎無法逃離毒品的繼續折磨,如何幫助他們戒治、遠離毒品,是最重要的課題。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組長蔡文瑛表示,毒品中包括甲基安非他命、K他命及海洛因是最為氾濫的,但近年來新興毒品不斷攀升,以合成卡西酮類居多,從99年至105年至今成長約35.5倍,混雜2種以上成分者,由29.7%增加至89.9%,成長約3倍。雖然劑量低,但長久施用仍有成癮的疑慮。

近年來警方以持有毒品20克為「意圖販賣」或「自用」的標準,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也呼籲應從20克下修至5克、「納入吹哨者條款」及用「行政先行」的方式來代替刑罰。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