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人師如沐春風 獻身美術教育逾半世紀
初次拜訪梁秀中老師,她熱情招呼,暢懷一路投身美術教育的豐富歷程。學生總說跟在梁老師身邊如沐春風,師生互動就像家人,與梁老師訪談間也印證了她為人師的親和力以及服務犧牲的教育愛。在教育這條路上她深感,「人一定要付出,有捨才有得。為教育服務、愛學生的同時會得到更多。」
梁秀中幼承家學,於師大藝術系(現為美術系)畢業後,成績優良留校服務,一生奉獻母校,終生以師大人為榮。她獻身美術教育逾半世紀,從助教、講師、教授一步步扎深經驗,不僅成為第一位系友接系主任之職,期間籌立美術研究所兼首任所長,也獲聘為國立大學第一位藝術學院女性院長。在學校任教之餘,梁秀中也曾擔當教育行政單位的委員、各大文藝獎評審,多次赴國外考察進修,為推動臺灣美術教育不遺餘力。
藝術環境成長 繪畫文武兼通
出身藝術世家,梁秀中從小看著戰史畫家父親梁中銘畫畫,耳濡目染之下,5歲就嶄露繪畫天分,在生日那天畫了一幅父親的畫像,形象生動。梁父也看重女兒,常指點人物的外型該如何描繪,梁秀中小小年紀很有個性,有時會以「各人眼光不同、畫法不同」來回應父親,表達她對藝術的主見和敏銳的觀察力。
初、高中時期,梁秀中除了擅於畫畫,也在許多方面表現傑出。能文能武的她,擔任過童軍隊長,參與多項體能競賽,同時也是美術與國文比賽的常勝軍。在靜修女中就讀時,梁秀中遇到水墨畫的啟蒙老師林玉山,林老師頗為肯定她的畫功,經常鼓勵她到美術教室練習,她的畫藝因而愈來愈精進。
師大求學奠基 傳承教育香火
多才多藝的梁秀中,在報考大學時曾從父親建議考慮念國文系,但她最後還是決定走向藝術之路,以師大藝術系為第一志願。在師大求學期間,梁秀中接受中西並進的完整學習,她坦言:「到學校以後,我發現真的要學的東西很多,跟家族傳統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外面每個老師的畫風教法都不同,對我來說都很有幫助。」
梁秀中回憶剛入學第一年,令她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的一句話,是出自教授用器畫的莫大元老師口中。他說:「你們讀師大藝術系,不是只做畫家,將來都是做老師喔!」讓梁秀中驚覺意識到身為老師的責任重大,在內心默默刻下承擔教育的使命。
秉持著認真的學習態度,梁秀中在大三榮獲黃君璧獎學金,這在當年的藝術系是極為崇高的榮譽,必須學科與術科都拿第一才有資格。梁秀中格外珍惜這次機會,運用300元獎金去裱畫店做了一本冊頁,請溥心畬、黃君璧等師長們題字畫畫留下珍貴墨寶作為紀念,足見她與老師的深厚情誼,那本冊頁也有如傳家寶珍藏至今。
「我們是做老師,就要很認真而且傳承,老師怎麼教的,我將來也怎麼教學生。」梁秀中堅決說道。因此當她民國53年升講師時,林玉山老師有意將自己一年級的花卉課讓給梁秀中授課,但她要求先隨班觀摩,一邊學習老師的教學方法,一邊準備畫稿,一年之後才正式授課。也因為她這樣嚴謹慎重的態度與「師道傳承」的理念,梁秀中受到許多老師喜愛,她也承其衣缽致力為後學傳播教育香火。
一步一腳印 溫柔開拓美術新版圖
走在教育傳承的路上,梁秀中真的是一步一腳印。1959年結業後她擔任實習助教至隔年畢業,因優異的在校成績,繼續留任助教一職長達四年。她笑說助教就像小書僮,要幫老師磨墨倒茶。當時沒有研究所,她很樂意能跟在老師身邊繼續進修。擔任助教期間,她辦事認真,累積行政能力,協助老師系務工作,直到副教授時還是身兼黃君璧老師的得力助手,相當稱職。
梁秀中的教職仕途看似一帆風順,其實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許多努力。那時提交論文送審有如過五關斬六將,1964年她先以《中西美術史蹟之比較研究》論文升為講師,1969年再以《中國人物畫研究》一文榮升副教授,1973年出版《解剖學與人物畫》,在當時以39歲的年紀便升等為教授實屬不易。梁秀中任教之餘,時常代表出席國際會議並赴日韓歐美等地考察美術教育,獲邀參與各項展覽展出,及獲聘全國各類美術競賽評審,為國內美術教育的推動與國外交流有諸多貢獻。
至於校內美術教育的發展,梁秀中可說是占有重要地位。系主任任內,興建美術系館大樓,設立各科專用教室、圖書室與畫廊,讓在校師生能有一個更獨立健全、完善的教育環境。也因新大樓興建有期,梁秀中努力爭取研究所的成立,讓年輕學子能在國內國立大學有更優質的進修機會。所長任內,她強調理論與術科創作並重,延聘外校專業師資,也延攬退休教授回校任教,培育無數專業人才。
「行政工作於我而言,就是一種磨練。」梁秀中直言,過去父母、師長皆很疼愛她,她可能有些稜角。但做行政就必須學習如何把事情做得圓滿,決策果斷且思考周延,有時需要忍耐、靜觀情勢變化,也要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溝通,才能順利達成使命。梁秀中用「女性的柔」處事待人,真誠關懷,一步步開拓美術教育的新版圖,她與學生、同事的互動中總是和樂融融,也使得行政更加順利,擁有斐然的成果。
寬廣習新知 為臺灣美術教育定位
梁秀中在任教生涯裡持續接納新知,即使身為師輩長者,也不忘時時進修提升教學知能。她趁休假之際遠赴美國,先後在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藝術研究所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作特殊教育研究,短時間內收集很多資料回國,希望能增廣臺灣美術教育的知識領域。
從國外的美術教育體系再回視臺灣,我們的美術教育又是怎麼樣呢?梁秀中有深切期許,「我希望不是說一定要本土化才是臺灣的美術教育,而是能合乎我們生活的風俗人情,以愛臺灣的心看待周遭的人物、環境。」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梁秀中喜歡取材現實生活、旅遊所見的風俗人物並且移情入畫的原因。
梁秀中記得父親曾鼓勵她畫人物,尤其去畫一些現代女性,從女性角度表達女人的心情。常有人說她的畫都是親情、鄉土,梁秀中笑說這就是她喜歡的表達方式。她認為「畫品如人品」,希望學生在繪畫上不只有技巧,更能有自己的思想及獨特風格。於是她常帶學生看畫展,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互相研討對繪畫技巧、風格的不同感受,進而應用於自我創作與表現。
秉持寬廣包容的教育觀,梁秀中沒有美術門派之見,她在主任時期曾舉辦四校藝術科系(師大、藝專、文大、政戰)聯展和球賽,擴展校外師生交流。「我常常說我是大『話』家,去幫學生開幕或是畫會演講,我都希望用鼓勵的話語,讓大家一起推廣藝術,彼此交流,這是我從事美術教育的目標。」
身教言教做人和 任勞任怨盡本分
「經師容易,人師難為。」梁秀中認為做老師不只是教學問,更要為人師表,也就是以自己的品德、修養為典範。所以她很注重身教與言教,期許學生不只會畫畫,更要以身作則,表達自己的想法。梁秀中強調教育不是知識販賣,而是付出自己的教育愛。
回首師大教育生涯,受到肯定和重用,教學行政皆能有所表現,梁秀中很感激,她覺得做人就是互助、互敬,以柔克剛,「人和」最重要。因此她和學生之間沒有隔閡,學生就像她的小孩,他們不叫她老師,都稱呼她為「梁阿姨」。她與家人也相處融洽,特別感謝丈夫的支持鼓勵,讓她能放心工作。
梁秀中為美術教育服務犧牲的熱誠、寬廣的教育觀,與人和樂的個性,皆為人師的典範。她也勉勵學弟妹,「希望大家樂觀進取,盡自己的本分,負責任、守紀律,任勞任怨,更要愛自己的國家!」【採訪撰稿/陳思安】
梁秀中校友大事記
1934 出生於南京
1958 獲頒黃君璧獎學金
1959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學系48級畢業
1961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學系助教
1964 〈頭城漁父〉獲頒第18屆全省美展國畫第一獎
1964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講師
1967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美術學系講師
196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
197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美術學系教授
197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
1979 獲頒教育部六藝獎章
1979 獲頒臺灣省中興文藝獎章
1980 獲頒中華民國畫學會「最優畫學教育家」金爵獎
198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首任所長
198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藝術學院
1984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藝術研究所進修
198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1986 獲頒行政院服務資深優良貳等獎章
1990 獲頒行政院服務資深優良壹等獎章
199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特殊教育
1994 獲頒中國文藝協會「美術教育」榮譽獎章
1999 獲頒行政院服務40年資深優良教師一等獎章
1999 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受聘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莫大元教授帶48級畢業旅行 | 1978年與美術系學生於運動會合影 |
課堂教學寫生示範 | 美研所笫一屆研究生合照於舊大樓 |
臺師大美術系畫展於泰國曼谷 | 1989年四代同堂合影 |
於中美藝術教育研討會宣讀論文 | 1999年簡茂發校長頒贈退休紀念獎狀 |
1994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美術教育」榮譽獎章 | 指導研究生 |
5歲生日時畫的父親畫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