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國文108陳晏榕採訪報導】「文學是有根的,廣大的天地是父母,臺灣這座島這片海,不僅提供給我們身體成長的環境,更是心靈文化的泉源」在感性言詞中,揭開了這一晚海洋冒險的序幕。師大通識教育講座5月31日晚間邀請了臺灣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親自導讀《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一書,希望喚起更多人海洋意識、導正人們對於海洋險惡的想法。
《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是廖鴻基的第21本出版品,不同於之前冷色調的書本封面,這次選用了紅色的主視覺,透過寓言故事,傳達海洋賦予的人生哲理。特別的是,書中的插畫是女兒Olbee所設計的,廖鴻基說,女兒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一直拒絕為爸爸畫插畫,直到幾年前她遭遇了一場攸關生死的病痛,病癒之後,決定做自己喜歡的事,才突破心防為爸爸、為自己畫插畫。
在講座中,廖鴻基分享了自己去年剛完成的「黑潮101漂流計畫」,在他的領導和堅持下,漂流團隊成功在沒有動力的方筏平台上,隨著黑潮北上。他坦言,這個計畫是處處違法的,不合時宜的海洋法令確實是臺灣在海洋教育的阻礙,在籌備的一年裡,遇到了重重困難,但廖鴻基說「山看多了想登山,海看多了想航海,眼睛看者哪裡,就努力到達那裡」秉持對海洋的熱愛,渴望感知海洋的生命力,最後撐過船上的苦日子,成功看見海洋更美的樣子。
國文108劉寶梅說,在聽了廖鴻基的演講後,自己有很大的衝動,想要和老師一起去漂流,想要和老師一起打開感知,勇敢去冒險,對廖鴻基的文學新作和漂流計畫《漂島》紀錄片充滿期待。
曾經因為結巴怕被嘲笑,獨自一個人到海邊抒發,如今能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廖鴻基說,這些改變都是海洋給予他、刺激他的。他也感慨的表示,在臺灣這樣富有海洋資源的寶島,我們卻忽略了跟海的關係,海洋作家、音樂家、美術家都屈指可數,流失了很多海洋給予居民的機會,期盼能有更多人能以「甲板上的觀點、海洋的視角」去探悉生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