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500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6-12-29
影音》翻轉體育課! 「師大瘋籃球」APP正式上線
圖
體育研究所顏銘甫拍攝
圖
體育研究所顏銘甫拍攝
圖
體育研究所顏銘甫拍攝

【公事中心胡世澤報導】籃球是臺灣球類運動人口最多,學生參與度最高,同時也是校園內最普及和喜愛的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發「師大瘋籃球」APP,學生和老師上籃球課,也可以用手機與APP教學,且研究證明,學生透過翻轉教學,先下載APP回家研讀,經課堂上老師引導討論10分鐘,上場練習效果還更好。

臺師大公布全臺首創協助體育教師教授籃球的「師大瘋籃球」教學APP,不但是臺灣第一個籃球課教學APP,也首創集結「運動技術」、「籃球運動數位指導」、「籃球運動知識」、「籃球文化素養教育」於同一程式平台。

專業教練傳授球技戰術 APP在手變身籃球高手

「師大瘋籃球APP」是科技部贊助之計畫,由臺師大體育學系與大眾傳播所合作開發,團隊主持人體育學系主任林玫君表示,籃球運動在台灣扎根很深,從國小學童到大學生都愛打籃球,「師大瘋籃球APP」的教育目標包含籃球技術與戰術、籃球基本規則與籃球素養、籃球發展與知識、籃球流行文化與美學等四大目標。其內容包含「教你打籃球」、「籃球大法官」、「籃球大視界」及「籃球維納斯」四面向:

「教你打籃球」:協助教師教導學生學會各項個人與團隊的技術及戰術,此部分力邀UBA勁旅臺師大男子籃球隊及陳子威教練,以影片方式示範籃球基本動作、戰術跑位等相關動作與戰術,也是陳教練獨家訓練內容首次披露;「籃球大法官」:協助教師教導學生認識籃球基本規則、運動觀賞禮儀以及各項籃球基本技術、戰術及籃球明星經典動作。

「籃球大視界」:帶領學生乘著時光機,認識籃球、NBA以及台灣職籃的精采歷史,並介紹著名的籃球明星與相關發展。此外,亦帶領學生認識新興的籃球現象與籃球產業,以及有趣的籃球運動彩券玩法;「籃球維納斯」:要教導學生認識籃球流行文化,包括籃球球衣的演變、籃球的靜、動態拍攝角度與技巧到籃球場館與建築,讓你認識不同於競賽場中的,籃球文化之美。

研發團隊並使用「師大瘋籃球APP」進行籃球課的學習效果實驗,將8個班級、401位大學生分成三組,包括「APP翻轉教學組」(讓學生下載APP回家使用,課堂上僅保留10分鐘複習,隨即進入實際練習)、「APP大螢幕組」(將APP投影至大螢幕,讓學生於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後,才進入實際練習)以及「傳統教學組」。研究結果發現「APP翻轉教學組」,不論對增進籃球團隊合作傾向、提高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以及整體學生學習成效上,表現均優於其他教學方法,也證實了體育/運動教育與手機及APP結合的發展性與前瞻性。

目前「師大瘋籃球APP」開放給全國體育教師、各校籃球隊教練及球員、熱愛籃球運動者以及力求籃球技術精進者免費下載,未來也將透過教育網絡,希望深入全台大專、高中、國中小體育課,協助體育教師與學生共同翻轉體育課。

研發團隊包括臺師大體育學系林玫君主任、掌慶維助理教授、大傳所王維菁所長、蔣旭政助理教授、競技學系陳子威教練、中興大學體育室賈凡助理教授,並由奇多比行動軟體協助研究團隊的程式開發。成果發表會上,包括鄭志富副校長、教務長陳昭珍、學務長張少熙、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程瑞福、體育室主任洪聰敏、施致平老師家人及學生等貴賓蒞臨,鄭志富副校長致詞肯定這項運動結合科技促進教學成效的成果,帶領師大體育相關研究在臺灣及亞洲持續領先。

圖

【相關資料】

「師大瘋籃球APP」的四大首創

圖

「師大瘋籃球」目標族群

(一)全國體育教師
(二)各校籃球校隊、系隊教練、球員
(三)熱愛籃球運動者
(四)力求籃球技術精進者

「師大瘋籃球APP」背後的動人小故事

「師大瘋籃球APP」的誕生,背後其實是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施致平前院長103年因癌症過世,施致平教授在體育與運動學界作育英才無數,致力推廣運動素養教育。「師大瘋籃球APP」的概念來自施致平老師的科技部計畫,希望結合科技以推廣運動素養與運動教育。然而在科技部計畫通過後,施致平老師即因病況惡化辭世,但生病時仍念念不忘該項計畫與他的理想。施致平老師過世後,臺師大體育學系系主任林玫君教授,與計畫的共同主持人臺師大大傳所所長王維菁教授,毅然決定肩負起完成施致平老師遺願的責任,共同開發這款APP,希望讓運動素養教育因為科技,而更深入喜好者的生活,帶領全民運動的健康風氣,也帶領民眾因感知運動文化而熱愛運動,進而完成施致平老師的心願。

「師大瘋籃球APP」相關圖片

圖文:師大瘋籃球APP運用在體育課現場

圖

圖文:「師大瘋籃球APP」戰術實際演練教學

圖

以下均為「師大瘋籃球APP」目錄截圖

圖 圖
圖 圖
圖

附件:研究過程 (完整簡報檔下載)

隨著網際網路與行動科技的發展,以無線通訊擴大溝通範圍,提高了自由性與便利性,學者亦多方嘗試融入行動科技至學習環境中,以驗證對於學習成效的助益。本研究針對「行動學習與傳統教學」為主題,以三對三合作學習籃球比賽為課程,配合翻轉教室的概念開發一款適合籃球入門及進階學生的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簡稱app),並配合不同教學策略使學生學習籃球比賽之應用性技能,並藉此了解不同教學策略對合作傾向、學習動機之影響。先期研究有台中某國立大學體育課學生參與實驗,使用的載具為平板電腦,供課堂、課前、與課後時使用,研究期間為2016年5月至6月,研究團隊每周在課堂上進行觀察,並經由問卷調查方式,以實證資料分析學生在學生的使用行為。

自變項

本研究設計之自變項為不同教學策略。不同教學策略按不同班級,分作三組班級:「APP翻轉教學組」、「APP大螢幕組」以及「傳統教學組」。「APP翻轉教學組」讓學生下載APP回家先行研讀,課堂上僅保留10分鐘複習,隨即進入實際練習;「APP大螢幕組」則是將APP投影至大螢幕,讓學生於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後,才進入實際練習;「傳統教學組」則是直接在球場上口頭教學,並以策略板輔助,隨後進入實際練習。

應變項

本研究的依變項為合作傾向後問卷與學習成就後測。經過不同教學模式後,將學習成效反映在後測的學習成就上,並採用ANCOVA進行分析。最後,藉由ANCOVA統計分析三組學生經過不同教學模式後的合作傾向是否有顯著提升。

共變項

本研究的共變項為合作傾向前問卷與學習成就前測,藉由ANCOVA統計分析,排除三組學生之前問卷差異,以比較經過此教學活動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是否有顯著提升。

控制變項

為提升本研究之內在效度,以避免與研究無關之變項造成影響;本研究藉由將教學活動皆由同一位教師擔任,以避免不同教師之教學風格或個人特質影響研究結果。本研究實驗對象為台中某大學學生,教學活動內容皆為籃球。

本研究之參與者為中部某所大學所開設「體育-籃球」課程之修習學生,共有八個班級,401位學生參與實驗,其中兩個班級採用「傳統式教學」,三個班級採用「APP大螢幕教學」,三個班級採用「APP翻轉教學」。八個班級皆由相同教師授課,課程皆以期末進行籃球三對三比賽為目標進行教學,授課內容皆為籃球運動之技巧、規則及攻防路線,所有班級的教學時間與範圍亦相同。

關於學生合作傾向部分,由本研究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在APP行動翻轉課程及APP大螢幕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合作傾向,本研究在「不同籃球學習者分別使用傳統式教學、APP大螢幕教學及APP行動翻轉課程之後,對於合作傾向有顯著差異」之假設獲得支持。透過不同教學模式,以APP行動翻轉課程學習之學生,對於合作傾向之增進優於以APP大螢幕教學學習之學生,而透過APP大螢幕教學學習之學生,對於合作傾向之增進亦優於採用傳統教學學習之學生。指導老師賈老師指出,這是因為在影片講解時會強調團隊合作,採用APP教學時,較能清楚呈現合作、團隊動作;而採用傳統教學時,在現場較可能忽略相關的教學。

而關於學習動機的部分,由本研究實驗結果發現,APP行動翻轉課程與傳統式教學皆有助於提高學生之內在學習動機,本研究「不同籃球學習者分別使用傳統式教學、APP大螢幕教學及APP行動翻轉課程之後,對於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的假設中,由於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外在學習動機不具同質性,無法進一步分析,而除了使用APP行動翻轉課程之學生及透過傳統教學模式學習之學生,對於內在學習動機無顯著差異外,傳統式教學與APP大螢幕教學、APP行動翻轉課程與APP大螢幕教學有顯著差異,假設獲得部分支持。

研究團隊對此認為,APP行動翻轉課程對於內在學習動機的增強能顯著優於APP大螢幕教學,主因是翻轉教學本身的特性,可以反覆閱覽教學內容,對於提高學生之內在動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而透過大螢幕教學者,無論教學內容為何都不得不繼續學習,學生缺乏學習進度調整上的主導權,因此對於提升內在學習動機較為有限;至於傳統教學組對於內在學習動機之提升,能夠顯著高於APP大螢幕教學組,可能是因為傳統教學是學生較為熟悉的教學模式,因此較有助於提升內在學習動機。

關於學生學習成就的部分,由本研究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APP行動翻轉課程與傳統式教學皆有助於提高學生之學習成就,本研究「不同籃球學習者分別使用傳統式教學、APP大螢幕教學及APP行動翻轉課程之後,對於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的假設中,除了使用APP行動翻轉課程之學生及透過傳統教學模式學習之學生,對於學習成就無顯著差異外,傳統式教學與APP大螢幕教學、APP行動翻轉課程與APP大螢幕教學皆有顯著差異,假設獲得支持。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翻轉教學可以讓學生於課前進行充足的預習,因此大部分時間可以用於討論及練習,這對於學習成就有莫大幫助;傳統教學則因為會搭配戰術板等不同教學道具,加上更多的實際操作,且無論是教師或是學生對於這樣的教學模式亦較為熟悉,因此也能獲得不錯的教學效果。至於APP大螢幕教學,可能因為較難顧及所有學生的進度,也不若傳統教學模式可以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因此無論是APP行動翻轉課程或傳統教學模式,對於學習成就的提升皆顯著高於APP大螢幕教學。

本研究初探不同教學模式對於合作傾向、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的影響,未來除了不同教學模式以外,應更多的考慮學生本身的人格特質,例如,先備知識、學習偏好等,並提供相應之學習策略,如此較能因應不同學生之人格特質,提供學生實質的協助,尤其在科技發展下、新興教學模式不斷出現之時,更能精準的給予學生最適合的學習模式。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