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產業近年來在世界各國蔚為風潮,然而臺灣運動人才的養成系統是否能因應國內外運動產業目前真正需求仍有待商榷,針對這個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程紹同認為臺灣目前運動人才養成系統在「產官學界代溝」、「缺乏專業師資」及「缺乏國際視野」等三大問題,正是臺灣運動人才養成未來要調整的重點。
臺灣目前體育及運動休閒相關系所約有150個,每年從這些系所畢業的人數近五千人,但所培訓出的畢業生未必能真正符合現在運動產業市場需求。程教授表示,運動產業人才的培養,就如同訓練國際級的頂尖運動員,首先要有專業的師資(教練)、理論驗證實務的實習(扎實的訓練)與國際市場的觀摩及操練(比賽)。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體育及運動休閒相關科系在課程的安排,仍著重傳統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並未能依照市場真正的發展狀況調整教學內容,同時人才供過於求的情況也增加後來投入職場後不易找到工作。對於學生在運動產業實務接軌的問題,許多學校為了讓理論與實務能夠有效被學生運用,陸續開設業界實習課程,然而因為學制關係,學生僅有寒暑假能到企業實習,但僅僅寒暑假的時間無法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全盤了解實務運作的專業,長時間學校人才養成體系與產業接軌不佳,往往造成了企業需要投入高成本自行訓練人才造成經營的負擔。不過,除了學校課程的安排是否能真正符合業界外,程教授認為有心投入運動產業的學生本身心態也相當重要,主動爭取前往產業實習並且持續不斷的學習,才是能否成為運動產業優秀人才的真正關鍵。
運動產業是一個非常具備國際化的產業型態,因此臺灣的運動產業需朝向國際化發展。程教授指出近幾年日本積極爭取國際體育賽事舉辦,除了促進本國運動員及產業人才的參與度,更進一步活絡體育場館的使用率,同時結合主題觀光、文創產業等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前往日本旅遊,這種運動和觀光的結合值得臺灣作為學習的典範。程教授表示,先進國家過去多由國家來推動運動,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開始藉由運動產業發展狀況來判斷國家是否進入更佳發展階段,政府可以透過發展運動產業來促進國家產業的升級,中國政府近年也開始透過政策積極發展運動產業並結合不同產業的合作,然而臺灣目前還未真正啟動。
根據統計,臺灣運動產業的發展規模在2014年已經來到37.53億美元,然而與鄰近的日本、韓國或甚至是中國相比較,在2015年日本運動產業已經有70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韓國與中國也已經達到400億美元產值,相對之下臺灣其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臺灣政府這幾年透過獎勵補助措施並給予運動新創公司輔導協助,但在市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新創團隊往往仍無法找到利基持續經營下去。也因此即便有許多人看中運動這股藍海大商機,如何把握自身優勢找到市場資源進行結合並尋求資本的挹注,更是值得所有有志投入運動產業者深入思考。程教授分享韓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運動產業國際化及進行國際輸出,加強運動產業人才多外語能力的培養,同時因應運動產業科技化的發展,學習網路行銷知識。因此,具備兩種以上的外語能力、擁有跨界溝通整合的能力將是未來運動產業專業人才需求的方向,也是未來臺灣運動產業發展所需學習參考的地方。
透過程教授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臺灣運動產業人才的養成,學校除了要加強跟業界市場的合作,同時也要摒棄過去重量不重質的人才養成政策,培養優秀外語能力及國際觀,整合臺灣在電子、科技、網路等既有的優勢,與運動產業進行跨界合作,為臺灣運動產業培養出優秀人力資源,才有機會徹底改造臺灣目前運動發展所遇到的瓶頸,為有心投入運動產業的年輕人開創更好的發展環境。
◎本文為領客體育原創或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http://www.linksport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