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69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6-05-31
高行健教授發表《美的葬禮》新書
圖
圖
圖

【公事中心胡世澤報導】師大講座教授、首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5月31日發表新書《美的葬禮》,這本畫冊與他的詩作、電影同名,花了七年時間拍攝。高行健在新書發表會上感嘆說,20世紀以來,政治、市場對藝衝帶來衝擊,當代藝術美學的教育變成教條,「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唯獨美消失了」。

高行健講座教授1940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對戲劇、繪畫有濃厚興趣,1987年,高行健離開中國到法國,並於2000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華人作家。自2011年獲聘為師大講座教授後,從2012年起,每年都來臺師大講課,2012年舉辦「尋‧靈山」攝影展,並發表新書「遊神與玄思」,2013年由表藝所推出《山海經傳》音樂劇,用搖滾挑戰對神話的想像,2014年發表電影詩《美的葬禮》,2015年舉辦通識講座及為學生上課。

高教授連續第5年到師大開設講堂,今年6月1日上午10時30分將在師大圖書館校區教育大樓201演講廳,進行一場通識講座,講題為「做一個自由人:文學●歷史●社會脈動」,主持人為文學院院長陳登武,透過國際學術交流,讓師生嚮往並與世界接軌,激盪出科學及人文藝術的火花。

《美的葬禮》由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出版,師大校長張國恩表示,這本畫冊製作成本很高,是「非賣書」,「知識與美學不能用價值評估」,將送給願意典藏的單位、圖書館及學校,索取登記網址:http://goo.gl/forms/gIUd4GyW3BJyINn53,數量有限,索取完為止。師大將於6月7日、8日晚上7時30分在禮堂,把高行健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編成《靈山》音樂舞蹈劇場。

新書發表會上,表藝所林淑真教授、總務長許和捷、藝術學院林俊良院長、文學院李勤岸副院長、表藝所何康國所長、文創中心劉建成主任、特教中心潘裕豐主任都蒞臨文薈廳。林淑真、許和捷兩位教授為了校對書中內容,甚至搭飛機到法國高講授教授家中,非常用心。高行健教授並將專書及畫作贈送張國恩校長。

《美的葬禮》是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教授根據他的同名長詩拍攝的一部電影詩。該片完全擺脫了現今電影的敘述模式,像寫詩一樣自由剪輯,每個鏡頭精心構圖,如同畫作。本專書作品的時空跨度,從羅馬、威尼斯、巴黎、倫敦、柏林、哥本哈根、布拉格到紐約、東京、香港、新加坡,幾乎遍及全世界,在批評全球化的當今世界政治喧囂而廣告彌漫的同時,深深哀悼美的喪失。

高行健不僅是文學家、劇作家、畫家、電影導演,更是攝影家,本書運鏡充滿大師風采,這部書可以看作一部縮寫的當代史詩。然而沒有一個鏡頭是在實地拍攝的,高行健教授在他的畫室裏,通過演員的表演把音樂、戲劇、舞蹈、繪畫和詩結合得如此完美,把電影做成一種完全的藝術,並促使觀眾思考:是否有再一輪文藝復興的可能?

高行健表示,《美的葬禮》是一首詩,也是電影腳本,鏡頭掃遍世界各大城市,裡面也有一個臺灣的取鏡,畫面是乾枯的河床,有一個老者,想傳達一個精神形象。

高行健說,他的讀者是全世界,沒有政治、意識形態與國界之分,他也反對「文化認同」,那是政治話語,如果作家和藝術家傻到接受文化認同,就是臣服於政治、黨派,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美的本身沒有政治、階級、意識形態、是非判斷、倫理道德,要能觸及精神狀態、人性複雜、生命困境、才能超越時空,有傳承的力量。

他對當代藝術用「不斷的否定」來創作,很不以為然,也對香水、服裝成為藝術展的主角,造成藝術市場化,會扼殺真正藝術,當藝術展成為商品展,藝術也要換季,如何承傳後世。所以新文藝復興要回到審美觀,例如在蒙娜麗沙臉上畫兩撇鬍子,那是青少年期可笑的舉動,怎麼能成為藝術創作。

作者簡介

高行健,多方位藝術家,集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戲劇和電影導演、畫家和文藝理論家於一身。1940 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1997 年取得法國籍,定居巴黎。2000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小說已譯成四十種文字,全世界廣為發行。他的劇作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頻頻演出,多達上百個製作。他的畫作也在歐洲、亞洲和美國的許多美術館、藝術博覽會和畫廊不斷展出,已有八十次個展,出版了三十多本畫冊。近十年來,他又拍攝了三部電影詩,融合詩、畫、戲劇、舞蹈和音樂,把電影做成一種完全的藝術。

他還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法國文藝復興金質獎章、義大利費羅尼亞文學獎、義大利米蘭藝術節特別致敬獎、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盧森堡歐洲貢獻金獎;香港中文大學、法國馬賽- 普羅旺斯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臺灣大學、臺灣的中央大學和中山大學皆授予他榮譽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

美的葬禮-序(全文下載)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