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應華107林子綾/音樂106李易璇報導】當地球環境受到破壞,生物即將面對一次次的生存危機。師大舉行「經典70地理經典導讀」講座,於3月31日下午請來地理系教授許嘉恩為同學導讀「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一書,藉由7種瀕危物種的故事,揭露人類造成物種危機的驚人事實。
此書於2015年獲得普立茲非小說獎,曾入選《紐約時報》10大好書。作者伊麗莎白‧寇伯特是記者出身,但同時也是位傑出的科普作家,曾獲美國科學促進會新聞寫作獎、美國雜誌類新聞評論獎等重要獎項。作者藉由故事線索串連起各章節,讓讀者忍不住一頁頁地翻下去,成功引起人們對環境議題及生物保育的重視。
本書以兩生類的滅絕作為開頭,指出這類物種的滅絕發生在全世界,截至2014年,41%的兩生類有滅絕危機或是已經滅絕。而造成悲劇的原因則有汙染、棲地受到破壞或是酸雨、紫外線等物質增加等,不難看出多是人為因素。許教授也提到,十幾年前做田野調查時常常可見青蛙的蹤影,但時至今日幾乎難以見到。
此外,由於生物靠自身條件的播遷距離極有限,所以人類有意無意運送外來種到不同地區,等於將各陸塊重組,成為「新盤古大陸」。這會讓入侵物種脫離原有條件限制,對原生物種造成致命威脅。如歐洲黴菌就曾造成600萬隻美國蝙蝠受感染而死亡。此書提到了許多看似驚奇卻千真萬確的案例,讓人不得不仔細深思,是否人類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也危害到了其他物種,甚至是自己的後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