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04人
圖 新聞投稿
2016-04-01
影音》人腦勝電腦 通識講座深度剖析
圖
圖

【校園記者科技108陳凱莘/應華107林子綾報導】當Google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打敗了南韓棋王李世乭,你是否開始擔心人腦未來會輸給電腦呢?臺灣科技大學管研所教授黃丙喜以腦神經專業視角,在師大通識講座「從詩書畫樂走進腦神經科學的有趣世界」中,帶領聽眾感受人腦更勝於電腦的精密運作。

「我不是來演講,我是來跟你們對話的!」黃教授為了讓腦神經領域的專業發現能以更貼近一般人的方式呈現,特地準備了8個充滿趣味的對話主題。他先以前陣子棋王輸給電腦的新聞作為開場,連時下年輕人流行的電腦擬人都放進投影片中,增添現場樂趣。除了風趣解說,黃教授也融入多媒體補充資料,現場播放趣味科普短片,向聽眾解說音樂對活化腦部的幫助――音樂家在演奏樂器時,需要左右腦互相配合,既專住也具備創造力,腦部各部位都被充分運用。

電腦是仿造人腦製造的機器,中央處理器與快取記憶體加起來就好比是人腦的前額葉;鍵盤、滑鼠等裝置與味蕾、鼻嗅細胞等受體一樣,能接收外界訊息。黃教授也不諱言,未來有更多工作將被電腦取代,但人類腦神經在感受藝術、音樂等藝文作品自然呈現的奇妙反應,卻是電腦絕對無法學會的奧妙機制。而且大腦非常特別,雖然質量僅佔人類體重2%,運作卻消耗了人體運作總消耗的熱量20%。現在腦神經科學在美學運用上已為顯學,透過現代磁核造影技術,科學家證實人類在繪畫、音樂等活動時,腦內運作會特別活躍,長期下來將有助提高思維能力。

西元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奠定了總體經濟學的視野,書中強調人的理性自立,以及做決定後的不改變性。但黃教授運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的展望理論與腦神經科學的實例,推翻亞當斯密的理論,證實人在「高度不確定的情形之下」無法理性決策,決定後也可能改變心意。根據這個理論,黃教授提出了1個有趣看法ㄧㄧ藝術可以是一場博彩,因為藝術品的價值、未來發展有著極大不確定性,創造「驚喜」就能創造商機,因次創意產業的前途無量。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