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事中心胡世澤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為提昇國人「人文素養」,推廣閱讀習慣,推動「經典70‧人文閱讀」計畫,經由院內組成之經典籌備會議小組之委員們,共同篩選挑選人文領域重要經典,聘請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專家(含作家),為大學生舉辦系列導讀演講,並錄製成「線上演講課程」(磨課師 MOOCs),以利推廣。
同時為將人文經典閱讀之風氣向下扎根至高中學校,試辦2016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期望鼓勵高中學生開始接觸經典文本,透過師生或同學之間的思辯及討論,了解文字背後的理論觀點和歷史演變。
相關辦法、申請表單請點選此處(活動辦法、實施細則、活動指定閱讀範圍、計畫書申請表單)
這次活動是第一次舉辦,選擇的書籍為經典導讀第一個系列演講──世界思潮經典導讀,挑選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本競賽活動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有意願的高中學校自由報名參加,全國近40所學校送件,經文學院審核後,決定17所參賽學校,鼓勵各校選拔至少10名報名參賽,部分高中老師會購買經典圖書、邀請專家學者導讀、舉辦讀書會或座談會,視實際情形推廣,由師大補助活動經費及參賽交通費。
競賽方面,師大基於鼓勵性質,個人賽仿效「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考題模式命題,以申論題型的方式,舉辦競賽活動;團體賽則是各校約2至4人組隊,以PPT報告方式呈現。
此外,考量經典之重要性與高中學生的接受度,文學院除限縮閱讀範圍(多是導論性質,每本約100頁左右)外,也透過上述線上演講影片,期望減輕高中學生的負擔,同時也希望學生不是只閱讀文字內容,而是強調理論觀點和思辨。
「這些經典都經過時間淬鍊,很不簡單。」文學院院長陳登武院長說,《蘇菲的世界》是寫給挪威高中生的「哲學閱讀書籍」,雖然臺灣有大學開過讀書會,但臺灣的大學生還是有人讀不懂。
他表示,競賽活動靈感來自法國高中生哲學會考,法國人將哲學視為重要的人文素養能力,任何公民思考基礎,每名高中生畢業前都要先修一門高中哲學課,通過考試才能畢業,臺灣卻沒任何重視哲學的活動。
陳登武認為,經典文學不該以難易來看待,這次選出的書,經過校內15名工作小組按照主題、難易度、學生接受度選出,選書沒有要求學生全部看完,能夠理解精神才最重要。
「線上演講課程」為磨課師,「經典系列講座-名家導讀十大西方經典」網址:http://moocs.ntnu.edu.tw/course/info.php?id=7,高中生或社會大眾都可申請一個新帳號,即可聽到各場次演講,包括周樑楷導讀《烏托邦》、劉滄龍導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陳惠馨導讀《第二性》、單德興導讀《東方主義》、楊凱麟導讀《規訓與懲罰》、沈志中導讀《夢的解析》、鄧育仁導讀《自由論》等。
本課程精選西方重要經典著作,透過課堂上的導讀、講解,讓修課同學親身閱讀文本內容,耐心咀嚼文字背後的理論觀念和歷史演變。第二,是仿效德國大學特有的「系列講座」(Ringvorlesung),除一般課堂的授課之外,還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進行演講,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藉由學者專家的導讀、分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同學能走入經典名著的世界。第三,在於思辯能力之培養,培根曾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本課程導讀西方經典文本之目的,也不僅只是為了擴展修課同學的知識,更希望可以結合 MOOCs 網路平臺,設計各種線上的討論和分享,引導修課同學進行思考、相互討論,並主動學習。藉由上述經典閱讀、演講介紹、思想交流,讓學生感受兼具廣度與深度的跨領域思想啟發,培養全方位的人文素養及批判性思考能力。
「2016 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指定閱讀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