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合組「臺大系統」,將成為臺灣高教第7個大學系統。相較於其他大學系統,雖然距離非絕對關係,但三校都認為,地緣相近距離是臺大系統更可能成功的關鍵。
受少子化影響,各大學招生不易。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目前50所公立大學中,僅18校超過萬人,超過1萬5000人的僅5所,可見公校普遍趨向規模小,教育部因此鼓勵「公公併」,但近期陽明和交通大學有意合併一事,也引發社會關注。
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原本於去年初組成「臺灣大學聯盟」,現在更研擬進一步組成「臺灣大學系統」,臺科大、臺大、臺師大校務會議已陸續通過,近期將正式報教育部。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表示,三校成立臺大聯盟僅一年多,已有很多合作,主因就是地緣相近,距離雖非校際合作的絕對關係,卻是一大助力;只要大學系統運作良好,對學生、教職員都有幫助,既然透過系統大學就能達到目標,現階段其實不需考慮合併。
臺大系統若正式成立,廖慶榮相信,更有助於推展國際關係和合作。他也透露,之前德國九大工業大學聯盟總校長曾拜訪學校,得知臺大系統規劃後,馬上說「正式成立後要通知他們」,希望讓德國工業聯盟九所大學和臺大系統三校合作,如此一來,就變成27所大學間的跨國跨校合作。
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吳正己也指出,三校規模都很大,若真要合併,不管情感或實務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現在透過系統大學的方式合作,在課程、學位、師資都有較大彈性,能跳脫目前學校的侷限,又保有各自特色,「不用害怕會失去什麼,更不用擔心誰會吃了誰」。
相較於其他系統大學,吳正己坦言,臺大系統更可能成功的因素就在於距離,三校距離同在大安區,不管要選課、合作都很方便,加上學術水平相當、師資系所又互補,如果學校距離較遠,光要透過大學系統合作都不容易,要合併更是困難。
臺灣大學副校長張慶瑞也指出,三校正因為地理位置接近,因此合作非常密切,行政上除了主計處財務獨立外,其他處室都有很多互動,臺大聯盟過去實施一年,成效已遠遠超過其他大學系統。1050117
三校攜手組臺大系統 不合併卻同受益
日前陽明交通有意合校,引發社會關注,同為頂大的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卻攜手組成臺大系統,盼促進實質合作、讓師生受益,即使未合併,卻可同享資源。
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同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校總區之間僅1、2個捷運站的距離,而臺大是綜合型大學、臺師大有藝術、體育、教育等優勢,臺科大則是設計和科技強項,因此於2015年1月組成臺灣大學聯盟,盼三方互補。
臺大聯盟成立後,開放跨校選修課、開設三校接駁車,連上下課時間都調成一致。現在更進一步研擬組成「臺灣大學系統」,近日臺科大、臺大、臺師大3校校務會議陸續通過,之後將正式報到教育部,希望最快下學期啟動臺大系統。
面對少子化衝擊和高教國際競爭,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表示,透過三校合作能發揮「1+1+1>3」的效果,成立臺大聯盟後,3校不只開放選修課、圖書資源共享,連成績評分方式都調為一致,還打算一起攜手到東南亞招收優秀國際學生。
為了讓3校更緊密合作,現在進一步成立臺大系統。楊泮池表示,三校互補性高,成立系統大學後,資源更能共享互惠,如跨校學分認證、爭取預算等,也可結合彼此優勢攜手研究,追求實質合作、讓師生受益才是最重要的,現階段透過系統大學就能達此目標,並不需要走到合併一途。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表示,過去臺大聯盟是學校私底下的合作關係,現在希望正式成立大學系統,就必須向教育部申請,獲得一個正式的名分,也藉此讓三校能有更多實質性合作。
廖慶榮指出,過去僅是聯盟關係,無強制力,如開放跨校選課,只能請有意願的老師參與,若成立系統大學後,就可由校方主導,還可共同舉辦招生考試,未來希望能二校或三校合聘教師、開設跨校學程,讓學生到其他兩校修輔系、雙主修。
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三校學術各有專精,在過去臺大聯盟合作的經驗與基礎上,現在透過臺大系統,更能有效整合三校資源,促進教學及研究發展,未來將結合三校特色,推動聯合招生、學生課程共享,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國際頂尖大學系統。
資料來源:中央社記者許秩維臺北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