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慶社教走過一甲子 研討會開展國際視野─
臺師大邀集國際重量級學者共商終生教育新契機
今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創系六十週年,一系列慶祝活動以「社會教育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壓軸,會議將於11月27-28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舉行,會中以「開創終身教育新契機:社會創新、文化融合與倫理實踐的全球在地視野」為主題,探討終身學習社會的世紀視野與全球在地新思維,探究社會教育的全球在地發展新型態與多元場域,並推動社會創新、文化融合與倫理實踐的統整發展。
此次研討會由臺師大社教系以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負責,並首度邀請「成人教育東亞論壇」(EAFAE)共同主辦,因此與會貴賓、論文發表者及參與者,包含美國、日本、韓國、兩岸三地,為國內終生教育研討會中,其中包含前韓國副總理兼教育及人力資源部長金信一教授(Prof. SHINIL KIM),為難得之重量級貴賓陣容。
臺師大社教系張德永系主任表示,師大在英國高等教育評比QS的教育學科表現年年躍升,2015年在國際排名第22名,蟬聯華人師範大學之首,因此更有肩負亞洲社會教育新局面開拓者的責任。本次研討會正逢臺師大社教系六十週年,國際研討會更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與「成人教育東亞論壇」(EAFAE)的首度攜手主辦,便是臺師大社教系邁向國際、開創新局的代表工作之一。
本次研討會邀集學者、專家、教授、研究生及實務工作者共同參與,思考在全球化情勢下,如何規劃兼顧「在地文化」及「全球視野」的社會教育策略。探討主題包括「社會創新與社會教育的新契機」、「文化融合與社會教育的開展性」、「終身教育的創新發展與新場域」、「成人創新學習與成人社群發展」、「高齡社會與高齡產業創新發展」、「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的創新變革」、「社區教育與社區文化產業的新型態」,以及「社會工作及社會福利發展的教育意義」。
張德永主任特別說明此時此刻社教系的時代任務。師大社教系與臺灣的社會教育同步發展,歷經六十年的推廣,社會教育已轉型為以「成人創新學習發展和組織永續經營」開展「終身教育和社會文化事業」的整合領域。面對全球在地化的反思浪潮,社會教育的未來需要以宏觀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重探新時代的社會教育願景,並正視社會教育人才的轉型發展、社會教育專業的場域開拓,以及社會教育領域知識的創新統整。更重要的,未來的社會教育不僅需要回應社會的深層結構問題,也應創造多元文化的融合契機,並且以澄清的價值在人際、群際、國際與生態際開展倫理的實踐,厚實社會創新和文化融合的基礎,以實踐尊重理解、健康和諧、融合創新的終身學習社會。
因此,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理論實踐者、實務工作者與政策推動者,共同探索社會教育的開展方向,藉由全球在地化的對話及反思,以創新統整的視野和尊重包容的涵養創造終身學習時代的新契機。
社會教育除了教育專業,也因我國獨特的歷史風貌,政治社會背景,以及在地的社區特質,融合了傳統與創新,包容了全球與在地,結合了成人終身學習與在地社區文創。因此,本次研討會的議程中,安排一場國際級的圓桌論壇,希望能夠從社會教育、終身學習的跨領域探討與整合式思考中,開創社會教育的新時代,重現終身學習的新視野。
本此研討會共進行兩天,受邀與會的國際學者眾多,包含:前韓國副總理兼教育及人力資源部長金信一教授(Prof. SHINIL KIM)、東京大學牧野篤教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高等教育系名譽教授Gary Confessore、日本法政大學笹川孝一教授、成人教育東亞論壇(EAFAE)副秘書長Thomas Kuan,以及國內外學術與實務領域之專家學者,精彩可期。
11/27由Gary Confessore主持的工作坊,以及11/28國內外六位頂尖學者的圓桌論壇,都是本次國際研討會不可錯過的內容。此外,本次研討會有超過60篇的論文發表,盛況空前,為我國一甲子的社會教育發展史寫下重要里程碑。
研討會相關訊息,請參考 http://www.ace.ntnu.edu.tw/news/news.php?Sn=614
資料來源:社會教育學系
社會教育系簡介
一、歷史沿革
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二、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三、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資料來源:社會教育學系
社會教育系簡介
一、歷史沿革
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二、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三、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