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國文106徐雅薇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受教育部委託,於104年10月23、24日辦理「第三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邀請國內外學者齊聚一堂,一同進行腦力激盪,場面盛大。
今年仍是以「老師的老師是師資培育的關鍵」理念出發,特以「各科教材教法」為主軸,強化師資職前培育在適性教育與差異教學、評量、輔導等知能的各項培育,同時帶動師資培育大學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能與學科中心、國教輔導團、中小學教師的合作交流,開展對話平臺與學科教學知識工作坊,希冀透過分享、對話、省思、互動與激盪,拓展教育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視野,並發展教師各科學科教學知識及實踐能力。三年來的研討會計畫主持人是由臺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黃嘉莉教授擔任,偕同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合作,共同肩負為中小學學科教學知識進行國際接軌與實務連結的任務。
開幕式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吳清基致詞:「好的教學效能,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教育才會進步」,點出教材教法的重要。而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也回應表示,教育翻轉最注重師資培育,過去幾年,教材教法的研究減少,師資職前培育也有努力空間,凸顯這場研討會更加重要。
今年研討會邀請到最早提出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概念,且為國際著名學者李·舒爾曼(Lee Shulman)來臺進行專題演講,探討師資職前課程中的教與學,提供最新的教材教法知識。之後的研討會中,也有其他學者對「PCK與有效教學」的論文發表。
另外,研討會也邀請來自美國琳恩.潘恩(Lynn Paine)、加拿大安東尼‧克拉克(Anthony Clarke)以及新加坡的學者黃博智(NG Pak Tee),就各國師資培育發展趨勢,包括文化回應、探究本位、因應學校教育改革的師資培育理念與作法。
第一天研討會上午共計兩場國際專題演講,下午則進行跨領域對話的教材教法學術研討以及《師資培育法》回顧,包括趣味教學、閱讀融入各科教學、合作探究與實作、PCK與有效教學、科技與學習、特色教學、批判思考教學、《師資培育法》回顧與前瞻等,共計9場。研討會第二天則以工作坊形式進行,共計有7大學習領域及職業類科共計13場學科教學實務工作坊講授與實際操作。另外,為因應師資培育大學的教學及輔導,也提供3場次的工作坊與座談會,包括,茱蒂‧舒爾曼(Judith H. Shulman)以案例教學作為師資職前重要教學法、1場由安東尼‧克拉克(Anthony Clarke)和黃博智(NG Pak Tee)與國內學者以教育實習輔導為主題的研討、1場由李·舒爾曼(Lee Shulman)演講高等教育中的教和學研究等。
本國際學術研討會相當多元,包括第一天的國際視野演講、當天下午的跨領域對話以及第二天的工作坊操作,第一天報名人數498人及第二天工作坊636人,吸引超過1000人次參與,可謂師資培育理論與實務的大集合,展現師資培育與教師不斷學習的精神與作為,並呈現教師的教學專業及於學術領域中的重要影響力。本研討會期在大學端師資職前教育及實務端運作裡,深化、活化與厚化師資培育之各科教材教法知能,凸顯出「教材教法」在師資培育政策與歷史社會轉變環境中的任務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