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648人
圖 新聞投稿
2015-10-23
記者林雨佑 談社運現場角色扮演
圖
林雨佑向同學展示他親臨社運現場所拍到的畫面。
圖
臺灣媒介批評課上,莊佳穎老師向同學介紹講者。
圖
前新頭殼記者林雨佑與同學分享社運經驗。

【校園記者國文105羅雅璿報導】社運現場常會看到抗爭者、記者和警察,卻少有人瞭解這三者如何互動。10月22日上午,前新頭殼記者林雨佑,來到臺師大「臺灣媒介批評」課堂,為同學解析抗議現場各角色間的互動。

林雨佑碩二時在《新頭殼》擔任正職記者,主跑社運線,是今年「723反課綱運動」遭警察逮捕的三名記者之一。他表示,目前已離職,打算專心寫論文,但仍不時以「獨立記者」的身份參與社運報導。

林雨佑用他在社運現場的親身經驗,解釋抗爭者、記者和警察三者間的微妙互動,「他們早已形成某種默契,如記者會刻意和抗爭者保持距離,以免破壞警察對他們的信任;抗爭者也會在抗議活動前,先將訊息透露給記者,希望記者能以他們的立場來報導。」

甚至,擁有「監督政府」權利的媒體記者,有時也會和代表公權力的警察合作。林雨佑說,即使法律規定「偵查不公開」,警察有時還是會主動提供照片給媒體,希望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報導。

講座最後,有同學問及:記者採訪社運新聞時,是否該穿採訪背心,或主動向警察表明身份?「穿不穿背心、要不要隱藏記者身份,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警察本來就不該做違法的事,不管對方是不是記者。」他認為,主動表示身份有時反而會妨害採訪工作;就個人經驗而言,他建議被動表示即可。

會後,有不少同學主動至臺前和林雨佑互動。交流過程中他再次強調,只要是報導就不可能沒有立場,因為即使沒有立場也是一種立場。「從事報導時,我們只能盡可能『相對客觀』,做一個能讓大眾信任的媒體。」

臺文105詹宗達表示,這次演講讓他更了解社運現場的實際狀況,「記者因為是旁觀的記錄者,必須和抗爭者或警察保持一定距離,否則報導不僅偏頗,也不能反映真實。」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