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能源與化學系華裔教授楊培東(Peidong Yang),他過去10年對奈米科學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榮獲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的麥克阿瑟(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每位獲獎者可獲得62.5萬美元獎金。
楊培東目前是師大講座教授,聘期自今年1月起至明年12月底,參與指導師大學術研究,今年6月更受邀擔任師大化學系主辦的「低維度奈米材料之研究現況與未來研討會」主講人,讓與會學者及學生了解最新國際研究趨勢。
9月28日,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2015年度「天才獎」得主,共有24名藝術和科學領域傑出人士獲獎,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和加納。
現年44歲的楊培東在半導體奈米導線和奈米導線光子學研究領域,有傑出貢獻而獲獎。他對媒體表示:「這完全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這是一項巨大的榮譽。」楊培東說,對於自己如何以及何時被提名,他一無所知。他計劃把獎金用在未來研究和培養學生上。
楊培東1993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97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完成博士後研究,隨後加入柏克萊分校。目前他是該校能源和化學系教授。他說:「我的導師鼓勵我不要進入過於熱門的領域,所以我開始問自己,下一步做甚麼?」隨後他便開始奈米導線研究,奈米導線是如此微小,特性和普通導線完全不同。
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網站介紹,楊培東的目標是將奈米線引入人工光合作用領域。今年4月間,他的研究小組已成功運用半導體奈米導線和鼠孢菌,再結合二氧化碳、水及太陽能製成了人工合成森林,用還原出的醋酸鹽合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和藥品等。8月間,他們又應用相同系統生成了作為天然氣主要成分的甲烷。他的研究也能被用於傳感器和光學開關。
他向媒體表示,他們最近在做的是「人工樹葉」,是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現在的燃料都是汽油,「人工樹葉」相當於從大氣中利用太陽能合成汽油,這是革命性的突破。
據他介紹,該人工樹葉利用太陽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有用的燃料,比如甲烷、丁醇與乙酸,其原理跟大自然中綠葉的光合作用類似,但其效率高於大自然光合作用。但他也強調,現在無法預測人工樹葉什麼時候能夠進入應用。「我們經過10多年的努力,直到今年年初才有這個突破。可行性是可以了,但能不能大規模應用,還要今後5到10年內繼續努力」。
麥克阿瑟基金會表示,楊培東的研究對清潔、再生能源領域有突出貢獻。
楊培東介紹,自己的成功源自20年前涉入一個未經證實的新領域的冒險決定。「這是個風險很大的課題,」他說,「可能會失敗。現在回頭看,這可真是個大課題!」
他表示:「這個獎項是表彰我們過去16年來在半導體納米線研究方面的努力。同時,對我們將太陽能轉化到化學物質方面的研究項目,也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楊培東在過去10年內對奈米科學的開創性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是國際頂尖奈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多次在世界級專業科學研究刊物,包括《科學》、《自然》等一流雜誌上發表成果。
2011年,他獲湯森路透評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100名化學家」,且居榜單前列的第10位,同時也在「頂尖100名材料科學家」榜單上居首位。2014年,他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殊榮,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人選。
麥克阿瑟天才獎簡介
麥克阿瑟「天才獎」由麥克阿瑟基金會於1981年發起,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每年有代表性地獎勵20至40名美國人,獲獎者一般被看做本專業內領軍人物。其評獎制度很不尋常,由私人搜索、匿名提名審核,不需個人提交申請,也不需面談,只以成就、原創性與前瞻性等為準繩。所以獲獎者一般會意外得知自己獲獎。24名獲獎者將在未來5年內各自獲得62.5萬美元的獎金資助。該獎金沒有附加條件,獲獎者可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