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報導】「Hoping Download第六屆孔子行腳」活動,7月18日在師大林口校區舉辦「下鄉教學體驗分享座談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兩岸四地23所大學的近300名學生,分享在臺灣的偏鄉課輔經驗。這些參與「孔子行腳」的學生,透過簡報、短劇、照片欣賞等,分享教學心得,及從活動中得到的回饋和感動的心情。
青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馬德明分享表示,中國大陸與臺灣師生的交流,更深入了解臺灣的風俗民情,「睡地板、被蚊子叮」都還能滿心歡喜。透過孔子行腳,除彼此交流,還能相互包容、學習、以及欣賞對方。他感謝臺師大建立一個彼此交誼的平臺,讓中國大陸學生與老師團,在很短的時間更了解臺灣,真正就像是孔子一般,透過行腳貫穿臺灣,認識更多的風俗民情與文化。
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王恩科表示,這是一趟學習之旅、友誼之旅、收穫之旅,豐富中國大陸學生的人生經驗,將來執教時,也可以瞭解臺灣的教育。
大陸西南大學老師孫楚航表示,大陸師生有如「孔子周遊各國」一般,忘記了自己的角色,深深的體驗臺灣。
大陸西南大學音樂班學生林子迪到高雄寶來國中為弱勢生課輔,她對這次偏鄉教育服務表示,臺灣人民的善良與純樸讓人印象深刻。她教導了一些音樂課程,也體驗當地原住民學生的歌舞,高興能陪有禮貌與純樸的偏鄉學生過一個充實的暑假,「也感覺到音樂無界限」。
在梨山國中的寒冷天氣中,讓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印象深刻,新竹縣尖石國中的泰雅族學生,讓大陸學生瞭解臺灣的原住民文化,透過一幕幕的影片與回憶,讓這場兩岸四地的師生交流活動,收穫滿滿。
去年剛考上臺師大特教系的邱昱東,小時候曾罹患腦瘤,經12小時的開顱手術,在鬼門關前走一遭,造成視力受損。病情穩定後,他申請床邊教學及在家教育,持續接受社會團體的協助。
邱昱東表示,是為挑戰自己而參與「孔子行腳」計劃,到臺中大甲輔導學童。他說,「只要我能做到,大家一定能做得更好」,透過細心陪伴學童,給予啟發和影響。
參與大甲國中服務的團隊表示,看見學生透過運動、學習語言,點點滴滴都令人感動。邱昱東因罹患腦瘤而造成視力受損,看不清楚,動作也較遲緩,曾抱著負面的態度與想法,幸好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反而給予他更多的時間和彈性,讓他慢慢學習,走出陰霾,這次他參與「孔子行腳」計劃輔導學生,帶給他一個美好的暑假。
臺師大連續第六屆舉辦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效仿孔子周遊列國的精神,從一開始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兩岸四地10所大學、140名學生參與,服務16所偏鄉學校,逐年擴大參與學校及服務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