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化學研究 屢建創新標竿
師大化學系65級校友王素蘭,現任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專長奈米孔洞晶形材料研究,不斷創新突破,在化學、無機結構與材料化學等領域的傑出表現,不僅榮獲第六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也多次接受國際科學雜誌與期刊專文介紹,如英國Materials World雜誌和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
以往只有添加鑭系稀土才能自主發光,王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奈米孔洞的結構能夠自主發光,甚至能製作成螢光粉,是重大的研究發現。王教授說,他們是化學界的建築師,合成、建構化學物質,就好像將在房屋的樑柱不斷增高距離擴大。
從研究結晶學出身,王教授注意到結晶學理上的研究不夠,必須要合成、創造新物質,較易吸引化學系學生投入。後來中國石油公司需要對裂解石油用的分子篩做進一步的研究,王教授與團隊很感興趣,便一頭栽入了類分子篩物質的合成領域。王教授在奈米孔洞結構的合成技術,創立新的里程碑,這種孔洞物質可以不僅有傳統應用的催化與氣體吸附劑性質,新穎的奈米孔洞物質還可以分離二氧化碳、氮氣、甲烷等選擇性吸附、以及螢光感測的用途。
貼近生活的科學 研究化學樂在其中
「許多事物的化學本質都一樣,只是結構不同。」王教授專注看著投影片,向我們介紹。鑽石和石墨的本質都是碳,但因為原子排列次序不同,造成了它們的不一樣,所以「學化學很有成就感,可以看穿很多事物的本質。」
王教授認為,化學非常貼近生活,可以用更透徹的角度看待世界。「愈了解化學,愈覺得生活愉快。」她舉例,近年來熱門的食安問題、核電安全,只要從化學角度去剖析,都能了解原因,而不必隨之恐慌。
談到研究過程中難免會失敗、碰壁,王教授認為,生活上很多事情也都如此。困難對她來說,是有趣的挑戰,身為科學家,王教授遇到困難時,總是理性地分析,就和做研究一樣,以客觀從容態度面對。
她更認為,解決困境除了冷靜剖析問題外,天性樂觀也有影響。「所有困難都是因為自己不願意」,這句話非常受用,也就是說,「只要自己願意,所有困難都可以克服。」
小時候有一首流行歌詞句「萬丈高樓由平地造起」,堅持不懈的精神影響著王教授,秉著滴水穿石的堅持,她在研究的路上踏實耕耘,才獲得甜美豐收。她形容在研究上得到突破時,就像攀上喜馬拉雅山,享受登峰的愉悅感,不但能力增強,知識也擴大了,實在是很享受。
保持客觀 將科學知識與態度與生活結合
將從事研究的態度應用在生活上,王教授認為,將科學知識與態度帶到生活中才不會迷信、武斷。以研究團隊發現的無鑭孔洞結構為例,他們尚未找到無鑭但能自主發光的原因。能夠產生高效率的螢光,他們提出這個結構有某種缺陷的假設,但尚未獲得全面性的結果前,她不武斷推定。她也常提醒學生,一定要客觀,「不是不可能,是我們還沒看到。」在研究上,若輕易否定過去未觀測到的發現,便會扼殺機會與可能性。這樣的科學態度,應該延伸到生活上的各個面向。
例如現實生活中,大家對「化學物質」四個字的解讀不夠理性,王教授說明,每種物質都是化學元素組成的,大家不要只看到表象,往往要注意的反而是劑量。她以元素「砷」為例,許多食物及飲用水都含有一些砷,非一定是劇毒,人們若考慮劑量並知道砷三價與五價的毒性差易,就不會一味的對化學有刻板印象,因此產生恐慌。
王教授也談到,科學普及需要基礎知識的紮根,甚至擴增面向和深度。別讓學生習慣以選擇題作答,而要真正能夠從各種角度思考,不只是運用作答的技巧。現在流行速食風格,王教授說,學習不要求快,慢慢的一步步扎根,未來便就能快速運用所學,「年輕時勤快學習,以後便會生出紅利。」
研究就像創作 腦袋無時無刻都在運作
在乾淨簡潔的辦公室裡,掛著淺淺微笑,王教授說,科學家和一般人沒有不同。如何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點,是各行各業的困擾,但她認為,研究和創作非常類似,無時無刻腦中都在運作、思考。她在洗菜、作家事時,腦中想著化學,也有靈光一閃時,因此生活並不會影響到研究。研究生涯雖不像上班族打卡上下班,王教授認為,好處是時間彈性,可以親自接女兒下課;壞處是,下課後不能全心全意陪伴她,常會不知不覺的陷於研究的問題中。
師大校風純樸 簡單、實在
王教授回憶,在師大讀書時,班上有幾位從師範學院畢業、曾在小學任教的同學,他們想到國中教書而到師大進修。這些同學在班上扮演「醒世」的角色,學習勤快認真。王教授認為,他們是很好的典範,知道想要什麼,而奮發向上。而他們這份誠懇、勤樸的特質,也是師大給她的感覺。因為大多數學生以當老師為目標,做事實在,是很純樸的學習環境。
王教授對師大的印象,還有公費生制度。當年公費生除了享有學雜費全免外,住宿也免費,這讓她能夠安心學習。而學校也要求公費生達到目標,達到雙贏。
和自己比較 做個有價值的人
王教授勉勵學弟妹充實自我,不必要和別人比較,而要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明天比今天好,就能提升個人價值。她強調,一定要當「有價值」的人,而不要追著錢跑,若充實專業能力,態度踏實向上,建立自我價值,錢便會追著自己跑。
王素蘭大事紀
【校園記者應華105楊玉嬿採訪撰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