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徐雅薇報導】生活中充滿科學,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及臺北市53所中小學攜手合作,5月30日在公館校區首度舉辦臺北科學日,吸引許多市民攜家帶眷闖關玩遊戲,包括氫氣火箭、操作星座盤、乾冰玩泡泡、體驗3D列印、紅外線感應自走車等,親子共同體驗科普樂趣。
開幕式上,萬芳高中學生大秀 A Cappella人聲表演、萬福國小舞龍隊演出、運動競技學系表演跆拳道,臺北市政府副市長周麗芳、教育局主任秘書陳順和、科技部科普計畫召集人暨臺師大科教所邱美虹教授、北一女中校長楊世瑞、萬芳高中校長程懷遠等貴賓共同發射科學禮炮,很熱鬧。
理學院院長賈至達說,以往科學活動都以競賽為主,這次透過舉辦科學日,希望能讓家長及社會大眾知道,「科學」不全然是成績或比賽名次的表現,落實在生活中的能力也很重要。藉由活動及攤位的方式,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希望民眾都能了解,科學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也一起享受科學樂趣。
這次活動由師大與臺北市教育局合作,萬芳高中、萬福國小、景新國中協辦,並聯繫臺北市各所學校,提供融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及環教的競賽闖關活動,現場共展出62個攤位,而賈院長也說,未來會擴大辦理,增加參與學校數。
逛攤位的同時,可發現站在攤位內解說的都是學生,這也是臺北科學日特色,由學生寫科學企畫案、當關主,講解遊戲設計目的,透過操作與思考,了解所運用的科學原理知識,也促進研究科學興趣。
百齡高中學生王鈞偉解說漂浮陀螺的角動量原理時,信心十足,他說,這次活動是學生一起想出來的,而指導老師也表示,攤位上的遊戲是和學生一起蒐集資料構想的,透過這些過程,師生都獲益良多。
南門國中以「天降神兵-飛行的種子」為主題,讓民眾動手做出種子模型,施放後觀察種子飛行軌跡,科研社社長陳潔安說 : 「從上學期課程中,挑出最有趣的課程,把它當作科學日的發想」。
陳潔安說,最辛苦的是研發種子模型時,必須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讓種子模型的飛行軌跡,與原本的最相像。她也說,雖然有困難的地方,但是能和同學分工合作,學到很多經驗。
在室外曬得太熱,民眾也可在室內參與各種主題秀,「大師科學秀」主講人以教授為主,「奇幻數學秀」顧名思義以數學為主題,而「繽紛資訊秀」提供許多新的資訊科技,讓民眾體驗,在C203教室的「3D列印動手體驗」活動,預約人數眾多,教室內擠滿想來體驗「3D列印」的民眾。
理學院大樓內也設有許多攤位,生科系利用手機顯微鏡,進行顯微觀察,觀察斑馬魚幼魚,只要民眾打開手機照相功能,置於玻片上方,再調整倍率,就可以看見斑馬魚幼魚的形體,現場也有展示基因轉殖斑馬魚與各種斑馬魚,透過現場人員的解釋,讓民眾對斑馬魚有更多認識。
結合社區與各級學校的資源,寓教於樂,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臺北科學日在艷陽下圓滿落幕,提倡科學落實於生活的精神,卻才剛剛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