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328人
圖 新聞投稿
2015-05-27
Dr. Pawel Kindler講座 開啟創新教育新視野
圖
圖
圖
教學發展中心於5月21日(四)邀請剛榮獲2015年加拿大醫學教育協會(CAME)優異獎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細胞暨生理科學系Pawel Kindler教授,向本校師生分享其教學理念,以及其在UBC進行的科學教育課程改革,現場師生踴躍提問與討論,彼此分享教學理念,激盪出不同火花。

  對於「教」與「學」,Pawel Kindler教授提醒在場教師與未來有意從事教職的學生,「如果你的學生沒有『有效地』學習,你就不是在教。」,而「有效地學」便是熟知知識技巧,並且有機會應用所學。但Pawel Kindler教授也提到,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框架下,老師很難對課程做出實質改變,畢竟同一班學生修習的課程是由不同老師來教導,如果老師們的教學方法差異過大,反而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本校物理學系陳啟明教授詢問講者如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身為一個教育者,最怕是無法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通常一個班級只有約兩成的學生是有意願認真上課。」對於此問題,Pawel Kindler教授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很重要,要讓他們知道學習此課程,對未來有什麼幫助,同時提供學生及時且有建設性(優缺點併陳)的回饋,讓其感受自我效能,不會覺得自己失敗,讓學生有目標可循,此外,當他們接受到適度挑戰時,學習動機會更強烈。

  在UBC的新課程中,Pawel Kindler教授嘗試將「講授」融入高度互動的學習環境,藉以大幅提升學生參與程度,而支持其課程的三大重點,分別是「解構、翻轉及互動」。「解構」即在國際知名學者專題講座結束後,協助學生將講題中複雜的內容分成簡單易處理的片段,且在課程結束前進行問答活動;「翻轉」則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迷你日誌、問題集及講座摘要進行獨立學習與反思;「互動」則是協助學生建立相互支持且有效的團體,讓學生合力探索並撰寫研究計畫。

  在講座尾聲,Pawel Kindler教授提到大家想讓台灣的教育變得更好,但其實不久前全球中學生數理的排名,台灣排名第五,加拿大才排名第十,可以看出台灣有很棒的教學實踐,若想再求進步,無論是學生或老師仍須不斷學習。Pawel Kindler教授導入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創新教學方法,提供師生在「教」與「學」有更深一層的體悟,為師生開啟教學嶄新扉頁。

資料來源:教發中心提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