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梁筠婧報導】通識教育講座「90年代後臺灣藝術團體基因異化下的新物種」5月19日晚間開講!邀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薛保瑕教授演講,許多聽眾慕名前來,演講未開始,便已有人先搶著與薛教授拍照。
薛教授是師大校友,畢業自美術系,這次回到母校播下藝術種子給學弟妹。薛教授先是介紹臺灣藝術演變史,再細說各年代的藝術團體,最後導讀畫家作品和涵義;對於臺灣藝術史一一講述,講座內容非常豐富。
取名為「插枝接枝」,是取於新藝術流派插枝在原本的藝術流派上,從原本的枝葉萌生新的枝葉,而生生不息地共存,豐富了臺灣藝術的流派;副標題「臺灣藝術團體基因異化下的新物種」則是指新藝術團體。
「藝術家專注於個人創作之餘,為何要以團體結盟形式與藝術、與社會對話呢?」薛教授認為這是一關鍵問題:1990年代許多藝術家從國外返國,共組展覽空間,建構「Art In Art」現象,成為臺灣前衛藝術發展的磬石基礎。
臺灣藝術演變至今,每個時期都有不同風格,也有各色藝術團體;甚至同時期的北、中、南部風格都有不同。1990年代,北部趨近國際化,也因新媒體,行動與行為的藝術創作,強調感官的作品陸續出現;中部藝術作品結合藝術論述,也與文學各方面接軌;南部以本土化、在地化為訴求,作品與生活事件產生緊密連結。
薛教授演講內容囊括臺灣藝術史流變的重點,並在作品導讀中,介紹每位作家的作品概念、時代背景。薛教授最後表達了自己對藝術創作的熱忱,並且呼籲年輕的後輩要勇於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