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338人
圖 新聞投稿
2015-05-21
影音》南藝教授薛保瑕 暢談90後藝術
圖
圖
圖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梁筠婧報導】通識教育講座「90年代後台灣藝術團體基因異化下的新物種」,在5月19日晚間開講!由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薛保瑕教授主講,許多聽眾慕名前來,演講未開始,便已有人先搶著與薛教授拍照。

薛教授是師大的校友,學士主修美術系,這次回到母校播藝術種子於學弟妹,先介紹了台灣藝術的演變史,再細細說明各年代的藝術團體,最後展示畫家的作品和導讀作品涵義。

演講方式像是教授在課堂中授課,對於台灣藝術演變歷史一一講述,整場講座內容豐富精采。演講命名為「插枝接枝」,在於新藝術的流派,插枝在原本的藝術流派上,還能夠存在,從原本的枝葉上萌生新的枝葉,卻依然共存。

不斷的插枝,豐富了台灣藝術的流派,也使原本的流派不致滅亡;副標題「台灣藝術團體基因異化下的新物種」,提到的新物種,就是插枝出來的新藝術團體。

「藝術家專注於個人創作之餘,又何故以團體結盟的形式與藝術、與社會對話?」 薛教授拋出關鍵的問題。1990年代許多藝術家從國外求學回來,共組展覽空間,建構Art In Art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台灣前衛藝術發展的一個磬石基礎。

台灣藝術演變至今,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也有不同的藝術團體,甚至,同一時期就連台灣北、中、南都有不同的風格。

1990年代,北部強調趨近國際化,也因新媒體,行動與行為的藝術創作,強調感官的作品陸續出現;中部藝術作品結合藝術論述,也與文學各方面接軌;南部以本土化、在地化為訴求,作品與生活事件產生緊密連結。

這場演講囊括了整個台灣藝術史流變的精華,後半段作品導讀時間,薛教授介紹每位作家的作品概念、作家的時代背景以及自己的心得分享。最後的問答時間,由於時間緊迫,僅開放兩個問題,薛教授在問答中也表達自己對於藝術創作的熱忱,並且呼籲新血後輩要勇於創作。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