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羅雅璿報導】無論知曉的人有多少,詩歌的力量,足以讓一位詩人被永遠記得。5月4日上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舉辦紀念會,邀請本校講座教授馬悅然、詩人向陽和焦桐,現場朗誦詩作,在鋼琴悠揚的樂聲中一同緬懷。
紀念會由師大文學院、國文系和全球華文寫作中心合辦,講座教授、詩人楊牧和幾位在文學院任教的作家教授如李勤岸、陳義芝和徐國能等皆出席盛會。提到紀念會的籌備緣起,馬悅然教授表示,這學期他在來臺途中意外得知好友托馬斯的死訊,「希望辦一場紀念會而非追悼會,來懷念這位詩壇巨匠。」
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ömer,1931~2015)今年3月26日因中風去世,享年84歲。他一生共出版了12本詩集,包括《詩十七首》(1954)、《路上的秘密》(1954)、《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和《鐘聲與轍跡》(1966)等,作品至今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首部擁有中譯本的詩集《巨大的謎語》(2011)是中風後的作品,由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教授翻譯。
托馬斯於1990年中風後即喪失說話能力,卻仍持續用左手寫詩和彈鋼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時曾說明他得獎的原因:「透過他那簡練、透通的意象,給予我們嶄新的方式體驗現實。」托馬斯的作品不僅影響了詩人「北島」,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托馬斯還特別坐著輪椅出席頒獎典禮,以行動支持莫言。
與托馬斯相識逾半世紀的馬悅然教授,相當推崇托馬斯的詩作,認為他經常用「讓人醒過來」的隱喻和富音樂性的詩律表達豐富意象。「我第一次讀托馬斯的詩是在醫院,那時我剛動完手術,才從麻醉中醒來。當天下午我就把詩集裡的十九首詩全部譯成英文。」
師大校長張國恩在致詞時表示,詩保留了詩人對美的讚嘆,希望紀念會能讓大家知道托馬斯一生的貢獻。張校長也鼓勵教授帶著學生研究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積極培養下一代創作人才。
紀念會上,馬悅然教授夫人、作家陳文芬首先談她認識的托馬斯,馬悅然教授接著用瑞典語、英語和中文朗讀托馬斯的俳句,詩人向陽、焦桐及數名國文系和英語系學生則現場朗誦托馬斯的詩作。主辦單位還特別邀請音樂系學生在紀念會結束前演奏瑞典樂曲,表達對這位已逝詩人的無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