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陳佳欣報導】「尋找生活中的問題,並試圖解決它!」5月5日「故事屋」創辦人張大光先生以豐富的職場經歷、創業經驗,鼓勵學生創造自我價值,掌握創業市場趨勢。
由師培處就業輔導組舉辦的「師大徵本事‧職場Say,Yes」創業系列座談會,邀請張大光分享「臺灣年輕人創業如何起步」。張創辦人首先拋出問題「創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並以生動的肢體語言、邏輯清晰的說明,搏得熱烈掌聲。
張創辦人表示,離開任職15年的唱片公司去創業,一開始就遭遇接二連三的考驗。「故事屋」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產業,但是15年的行銷經驗告訴他,「沒人做過的東西,不代表不可以做;跟時代的脈動比較有關係。」
張創辦人進一步說明,對創業的定位要非常明確,「如過你做的東西,沒有超過他人預期,別人是不會付費的!」如同社會呈現M型化,產品也是,所以張大光針對較高消費族群,著手打造故事屋的房間─「巨人的餐桌」、「精靈世界」、「天空之城」、「糖果屋」等等。
而房間設計也遇到重重困難,直到遇到第六個兼有兒童劇團舞臺設計能力的設計師,才漸漸成型。實體故事屋一出現,就爭相出現模仿者。但張大光並不憂心,「因為我的本意就是希望更多的孩子有故事可以聽。」
採取「聽完故事再買票」,如果孩子聽不懂或不喜歡故事而在30分鐘內離開,就不收費。張大光表示,所以從書到道具,都是高要求,「品質這種東西,是不可以妥協的!」
而所有故事屋老師,特質就是要「喜歡小孩」,張大光說道:「我要錄取的,就是那種說到孩子,就會雙眼發光的人。」有時創業最複雜的,並不是硬體的設備,而是軟體─人。很多事情需要實際去做,才會發現問題在哪裡,更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生踴躍提問「一開始創業,有遭到家人的反對嗎?」張大光回答,「當你有熱情做一件事時,雖然有很多反對,但還是可以堅持下去。」現在這個世界,資訊越來越多,需要落實的是如何行銷並且「使人覺得方便」。
講座尾聲,張大光問到「不管在校園裡學會什麼,你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張大光說,「創業的人多半都很偏執」他以自身經驗,鼓勵學生找到追求目標,不要害怕失敗,只有認識自我的熱情所在和優勢,才能在未來的創業舞臺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