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許芷榕報導】臺灣教改邁入第二十年,該如何重現教育的價值與希望?4月29日上午,通識教育講座邀請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分享個人豐富經歷和教育理念,帶領在座學生重新檢視教育最初的價值與希望。
身為師大教育系傑出校友的吳總校長,曾任教育部技職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臺北市副市長、教育部部長等職。他先從人生「不能等」的四件事情開始談起,其中一件就是教育,他說:「教育可成己成人,而且人人需要教育,所以人人都該關心教育這個人類的希望工程。」
吳總校長談到教育的價值時,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為勉勵,「我出生於三級貧戶,媽媽是清潔工,甚至不識字,可是透過教育我竟然可以當上教育部長,也讓我的小孩有較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教育的價值在於「成人」,提供個人向上的力量,並且精熟學習,而教育的希望在於重建多元智力,展現一個人價值的多元性。
在少子化浪潮、全球化競爭、本土意識抬頭、網路時代來臨,以及校園生態改變的環境下,重現教育的價值和希望務必從教師開始。吳總校長認為,教師要開展並且成就自己,同時設身處地的與學生人性化互動,才能成為真正有高附加價值的教師。
吳總校長更是勉勵將來想當老師的人:「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態度決定高度,教師是個成人之美、而且精神富貴的工作,唯有確立目標,才能真正為社會帶來改變。盼望各位師大學弟妹,如果想當老師,一定要堅持這份志業。」
地理系106級學生目前正在修習教育學程中,他表示,在今天講座中更了解吳總校長,但如果能多說明實務部分,整場講座就有較多的討論空間,因此讓他重新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應該如何弭平。
唯有跳脫過度理想與空談,拿出實際行動,教育的價值和希望才能被重新彰顯,吳總校長的現身說法,拋出更多議題,提供教師、關心教育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