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呂晏慈報導】「青春戰鬥曲-四六紀念活動」開跑!師大學生自治會舉辦四六週,清明假期過後在水平方廣場擺攤,除設計互動式遊戲,也邀請作家藍博洲分享研究成果,活動為期兩週,帶領師生回顧歷史,並發起「四六納入校史」聯署。
1949年四六事件被視為校園白色恐怖濫觴,國民政府首度系統化清除校園共產勢力,當時省立師院(今師大)與臺灣大學遭波及,數名學生被逮捕、開除學籍。
經整頓後的師院,自此處於情治機構監視下,風氣漸趨保守;解嚴後,四六事件相關研究紛紛出爐,1996年「四六事件研究小組」成立,為無端受累的學生平反,還原歷史真相。
總籌國文系105級黃亞諾表示,四六事件是師大校史重要轉折點,但校內學生似乎對這議題不太熟悉,也未列入現有校史討論。幾年前學生會即嘗試舉辦四六週,希望讓同學了解歷史,今年推出動畫短片和闖關活動,期許師大人「勿忘四六」。
配合系列活動,學生會發起「四六列入校史聯署」,黃亞諾談及,盼望四六事件納入校史,讓這段史實更加公開透明。學生會副會長陳倢伃補充,第一週聯署人數近兩百份,新版校史將納入四六事件部分,期許校方完備相關論述。
代課老師黃鉦揚提到,對四六事件認識不深,但他知道和二二八事件一樣,使臺灣產生人才斷層,他強調,自己很鼓勵學生關心政治,也許對當今社會現況不太滿意,但只要試著理解,就有機會改變現狀。他說:「校園民主轉型很重要,當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改變,身為民主國家的我們,也要盡力趕上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