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227人
圖 新聞投稿
2015-04-09
影音》癌症之母 彭汪嘉康的科學家生涯
圖
圖
圖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賴允晨/童鈴雅報導】提到女科學家,許多人腦中會浮現法國居禮夫人的身影,殊不知當代臺灣也有舉世敬佩的女科學家-彭汪嘉康,身為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也被稱為「臺灣癌症之母」,於49日下午,在師大禮堂和學生分享她精采的生命故事。

彭汪嘉康女士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曾任美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獲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獎 (1968)、亞瑟‧弗萊明獎 (1971)、臺灣傑出女科學家 (2008),並擔任第十五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國86年成立臺灣癌症基金會,積極推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抗癌觀念。

彭院士於演講一開始便指出,女性獲得的諾貝爾獎項大多集中於和平獎與文學獎,科學獎是相對少見的。另外,她更是同期的美國研究員中的唯一一名女性,「這並不是歧視,而是當時的時代氛圍普遍如此」她說。

1957年,彭院士在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欲申請正式工作時,卻因為「女性」與「外籍人士」的雙重弱勢身份遭到拒絕,使她的外科夢就此破滅。之後她跟隨Dr.Tjio進入腫瘤內科研究的領域,沒想到竟因緣際會地促成了她在癌症研究上最大的成就──證實癌症都是由染色體變異造成。

此一癌症領域的重大新發現,開啟了日後全球重大疾病的基因療法先河,1971年,彭汪嘉康也因此拿下了獎勵傑出公務人員的美國「阿瑟弗萊明獎」,成為該獎項創辦24年來首度獲此殊榮的女性及非美國出生者。

「只要專心做研究,就一定會被看見與肯定,」彭汪嘉康院士在獲頒「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時曾這樣感性地鼓勵後進者,而在演講的尾聲,她更以謙卑的態度告誡師大學生:「科學家尚須努力,不懈地研究,直至能正確地掌握每個基因的功能,才能讓健康世世代代相傳。」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