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校園記者許羿雯報導】你是不是對未來惶恐,又害怕錯誤呢?通識教育中心於24日邀請到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暢談現代和傳統的產業結構,帶你一窺現代社會氛圍,以及如何具有隨時代改變的能力,歡喜做自己。
全世界的產業結構和傳統已經不同,面對製造業和服務業間的快速社會變遷,彭教授驚訝地說,年輕人反而不敢嘗試,對未來的規劃也太少,看不到三到五年長久的未來,也缺乏以變應變的能力。
「活著就是會變」,彭教授說,「只追求長久穩定的人生,就像塑膠一樣沒有生氣。」透過誠品、星巴克等企業數據分析現在的服務業,了解到促使社會進步已不是出賣技術,而是創意,讓現代人必須具備「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能力。
談到歡喜做自己,彭教授指出,就是適性發展。現在年輕人比過去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但卻不敢運用,常汲汲營營計較學歷和分數,缺乏體驗經濟的膽識,導致失去了個人特色。
彭教授說,重點不是在哪裡學,而是學了甚麼。大學四年是珍貴的成長空間,打開自己的胸襟,決定自己的格局,勇於嘗試、大膽去接受錯誤。
彭教授也提供名校和熱門科系相對應的未來出路數據,告訴學生,考試失常並不會改變實力,畢業後的兩年是體驗從學生到上班族的角色轉換、五年後企業已不看學歷,而看職場經驗,打破「天花板的迷思」,才能認真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英語106王品涵說,彭教授清楚地分析傳統到現代的轉變,也提供具體的實踐建議,讓自己了解凡事都要試了才知道。地理106陳宗宏則表示,透過彭教授的演講,明白了現代教育和社會的問題,體會大時代的氛圍、了解如何看待未來,以及需要培養閱讀時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