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林信穎報導】服務可以大膽地走出去!全人教育中心於3月23日舉辦「真愛無設限──跨越國界的美好」,邀請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執行秘書曾彥菁,和師大同學暢談國際服務的經驗,為自己、也為他人帶來改變。
曾彥菁提到,她在大學時期常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為何我的生活跟別人不一樣?」她認為,透過志工的角色,我們可以進入他人的生命,去看見、瞭解生命的不同面貌。
演講中,曾彥菁分享了「國際工作營(International Work Camp)」,源起於一戰時期,由德法青年發起,提倡容易參與、短期而長程的服務工作,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
「它有著多元主題和國家」,她表示,像是義大利的小丑計畫、印尼的大象計畫都是很有特色的服務項目。而她目前所參與的「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則是以推動青年公民參與為努力的方向。
曾彥菁強調,她想送給臺下同學的關鍵字是「Out & In」,分別代表了三個概念:「施與受」、「全球化與在地化」和「跨出舒適圈」。她認為服務者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被服務者「各有付出與收穫」。
談及全球化的議題,她以雲林台西鄉為例,原本逐漸沒落的小漁村,因國際工作營邀請國外志工參與彩繪牆計畫,重新活絡起來。
曾彥菁也提到「跨出舒適圈」的重要,在菲律賓服務的過程中,她嘗試吃蟋蟀、鴨仔蛋,也看見男性志工試著穿上當地的裙子。她認為,參與國外志工就像「後天混血」,在服務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彼此間也產生了對話。
最後她以「你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來鼓勵在場的同學,能夠勇於走出臺灣,為世界帶來改變。公領106李亭萱表示,最有印象的是關於全球化的影片,八分鐘內介紹完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讓她體悟到自己對這世界的瞭解仍不足夠。她說:「服務也不一定只有在學校裡面才叫服務」,服務也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服務學習課程(一)為必修0學分,每學年開設服務學習知能講座,畢業前學生至少參與3門服務學習知能講座及繳交心得報告,並經審核通過後,始得畢業。4月9日與4月14日各有一場講座,詳情請至全人教育中心網站查詢:http://holistic.sa.ntnu.edu.tw/files/14-1007-1623,r11-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