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羅雅璿報導】3月6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舉辦「師大人文.人文師大」系列講座,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宏,以「跨界視野」理解中國崛起後,中華文化境外傳播的新方向,獨到觀點獲得觀眾熱烈迴響。
以「華人移民研究」著稱的劉宏,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嘉庚講座教授、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並同時為《華人研究國際學報》和《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主編。近期有關華人研究的學術論著為2013年出版的《跨界亞洲的理念與實踐:中國模式、華人網絡、國際關係》。
劉教授說,根據一份國際統計資料,近年來最常出現在媒體的關鍵字是「中國崛起」,出現了約10億多次,「這正好與學術界日漸興起的『國際中國學研究』相呼應,代表在文化境外傳播的過程中,中國不再只是客體,也開始成為中國學建構與發展的一部份。」
當西方理論不再足以解釋東方特殊的文化現象,許多問題也勢必得借重亞洲經驗解決。「問題常常不以政治疆界劃分,是跨界的!」劉宏教授提醒每位有志於學術研究者,應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修正,試著用「跨界視野」重新省視欲深入探究的議題,以因應此一國際趨勢。
「東南亞」作為海外華人的重要群聚地,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有鑑於此,劉教授以東南亞華人為核心,將中華文化的境外傳播依動力和機制不同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自發」期,以華商為移民領袖,文化影響範圍涵蓋建築、飲食和詞彙等日常生活各層面;第二階段的「自覺」期,代表一種以國家為推動力的自覺力量,文化開始和政治連結;第三階段「自主」期,傳播主體為受過良好教育並對中國社會已有充分瞭解的新移民。
「今日已找不到一個完全『純粹』的文化!」當現場有人問及「中華文化的真正內涵」時,劉宏教授說,他將文化視為一種「始終在變動」的社會現象,從事相關研究時也以「受眾」的角度來理解,並非全以中國文化為核心。
演講最後,劉教授回應現場聽眾的說法:因應傳播媒介的日益進步,「網路媒體」極有可能成為文化傳播的第四種模式,為中華文化的境外傳播開展出另一種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