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黃筠婷/徐雅薇報導】當科學遇上藝術會擦出什麼的火花?又,怎麼樣的科普展覽能吸引大小朋友的目光?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任秘書曾聰邦在12月31日來到師大,向百位師生分享不一樣的策展經驗。
「不要把展覽當成單純教條知識的傳遞地!」曾主秘一開場就要打破大家對展覽的舊有印象。他舉美國及法國等地的博物館為例,認為策展應具備「科學家的心,藝術家的眼。」
從「聽水的故事」到「蟲林謎蹤」特展,科教館嘗試將戲劇、多媒體動畫等藝術元素融入科學展覽。又如「蟲聲幻影數位藝術互動展」,就是以昆蟲為藍本,利用感光裝置等原理,完成全互動的數位藝術展。近年展覽不斷求新求變,要用活潑、新奇的方式達成傳遞知識的目的。
人文和科學,看似彼此摸不著邊。但曾主秘認為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他把科學展覽比喻成一朵花,「感動與藝術屬直觀感受,能吸引觀眾,同時也需要科學專業為骨幹支撐,」期許吸引不同年齡層觀眾參展。曾主秘也提點在場師資生,樣版教材有時會扼殺科學與人文結合的機會。他鼓勵學生跳脫教科書框架,思考創新教材形式。
曾主秘同時勉勵學生,把握大學階段,不只讀好本科,更要多方嘗試接觸,培養多元、多面向的能力,以順應時代潮流。曾主秘的策展理念也引起迴響,臺下師生踴躍提問,就科普展覽的客群及未來發展進行熱烈討論。
聽完演講後,美術105鄭家婕表示,因為興趣的關係,平時不常踏入科教館。聽完曾主秘的演講,發現科普展覽其實充滿創新與藝術,打破既定印象,未來更願意參觀科普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