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643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12-26
公領系性別教育海報展 學生培養性別意識
圖
圖
圖

【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報導、王喆宣攝影】為增進學生認識性別、提升性別知能,修習「性別教育」課程的50多位學生,12月25日透過「臺灣性別結構變遷研究系列海報展」,解說這學期深入訪談男同志、女同志及不同世代愛情觀等議題的成果,吸引許多同學駐足旁聽。

這堂課由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陳素秋副教授開設,她這學期將班上學生分成八組,各組挑選感興趣的性別議題,大多採質化訪談方法,製作研究成果海報,並在文薈廳走廊上布展,讓更多同學了解性別,減少性別歧視。

錢龍、李綾、葉人瑜、蘇柏霈、吳冠瑩、羅文婷、王維依及唐彩惠等,共同研究「男同志世代間情慾空間展現的差異」,也訪談了四位不同世代的男同志,他們發現情慾空間從早期少數集中在紅樓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近期在網際網路及智慧手機的推波助瀾下,走向分散多元的夜店、健身房或虛擬空間。

羅文婷說,社會上多數人對男同志有歧視與偏見,透過這次研究,可減少性別迷思和錯誤觀念。

林宜蓁、陳玟卉、陳秀彥、許文韶、劉彥均、彭婉娟、李承國及施珮瑜等,研究「背負家庭的女人:論已婚婦女在家中的權力能動性」,彭婉娟說,團對訪談三個世代的七位女性,發現有位受訪的媽媽一結婚就生小孩,每天在家裡,彷彿與社會脫節,讓她感受自己媽媽也很孤單,所以回家會更體諒媽媽。

學生許珍慈、翁敏兒、吳岱融、馮昱凱、陳瑀彤、馬少嬪、盧柔伊及紀尹之,則研究「世界間的男歡女愛」,訪談20歲與50歲女性各兩位及一位女同志,發現50歲世代女性受性別腳本影響極深,而20歲世代女性則不再預設以性別為區分承擔責任的依據,傾向互相協調,重視彼此在不同領域的專長與能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