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梁筠婧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系列講座12月23日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陳儒修教授演講,講解電影《自由之心》中的美國黑奴歷史,參與學生踴躍。
《自由之心》以一名原屬自由人的黑人所羅門·諾薩普遭到兩名白人綁架為背景,描述在被當作奴隸被賣往路易斯安那州後,從此開始12年的奴隸生涯;所羅門·諾薩普始終抱著恢復自由之心,最後如願獲得了自由,並且寫下了自傳。
陳儒修教授介紹當時美國的歷史背景:1793年軋棉機發明,以及1808年美國國會禁止輸入國際勞工,種種因素使南方棉業勞力短缺,導致許多黑人被綁架到南方,對於白人來說,黑人是他們的動產,並不是一位與他們擁有平等人權的人。就連當時的警察,也會為了金錢的需求,把逃往北方的黑人賣回去南方。
陳儒修教授藉由歷史故事,更進一步談到,「這是美國歷史很嚴重的種族傷痕。」陳教授認為現今美國社會,發生黑人仇殺警察這類型的案件,是過往的種族歧視延續到今,這仍然是美國社會該注意的問題。
「今晚奧斯卡可能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自由之心拿下最佳影片,另一是你們全都有種族歧視」這段話是出自奧斯卡主持人Ellen DeGeneres(艾倫·狄珍妮),陳教授以此句話做下結論,他認為這句玩笑話,是美國白人的內疚跟良心,希望能為這歷史傷痕做些彌補!
歷史105級余家豪看完電影的觀後感,引出哲學家康德說過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是目的,不是手段。」再抒發自己的感想,「沒有人應該成為別人慾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