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91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12-22
影音》 梁實秋文學獎頒獎典禮 發掘人才成果豐碩
圖
圖
圖

【公共事務中心呂晏慈報導】伴隨月琴樂音漫步雲和街,步入梁實秋故居,琴聲悠悠,驅散冬日早晨料峭寒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2月20日舉辦第27屆梁實秋文學獎頒獎典禮,匯聚全球華人作品,表揚12件散文與翻譯佳作,紀念一代文學大師,並發掘寫作人才。

梁實秋文學獎由《中華日報》與文建會共同創辦,是台灣第一個以作家為名的文學獎項,也是少數獎勵翻譯文學的獎項,前20屆由《中華日報》舉辦,第21至25屆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承辦,2013年開始由師大圖書館出版中心接手。

師大為紀念文學大師梁實秋,廣邀海內外寫作好手投稿,分散文創作、譯詩、譯文3類別徵件,各選出優等獎1名及評審獎數名,除「須以中文寫作」外無國籍限制,參賽作品355件,經初審、複審後計38件進入決選,12件獲獎。

本屆文學獎邀請余光中先生擔任評審團榮譽團主席,經過嚴謹討論,由張簡士湋獲散文創作類文化部優等獎,翻譯類則由溫丹萍、鄭愉蓁分別取得譯文組及譯詩組最高榮譽。得獎者中有7位來自台灣、3位來自中國、1位來自香港、1位來自美國

教務長陳昭珍介紹,梁實秋先生任教師大17年,他「不為政治工作」的文學主張與師大「自由自治」校風相互呼應,本文學獎見證梁實秋先生精神不死,影響力仍遍及文壇,餘香芬芳雋永。

中華日報董事長胡鴻仁形容,梁實秋先生身上,有種似月琴般純淨的感覺,他提到,優秀文學作品具專業性,國家國力強弱,從文學人才多寡就可判斷。「就像一片一片小田野,培養人才」,他勉勵,梁實秋文學獎創辦至今,每年推陳出新,期待新秀成長茁壯,持續耕耘文學沃土。

「綜觀海內外,梁實秋文學獎是最具傳統與創新的一個。」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回顧文學獎歷史,自25屆之後,本獎項由臺師大接續主辦,以大師為名,與大陸推崇魯迅相對,除了承先也啟發後進,挖掘新生代創作者,豐富文壇。

翻譯類評審高天恩老師分享,學生時代,手捧梁實秋先生翻譯的字典與莎士比亞文集,多年後成為評審委員之一,相當感動。他說,正如魯迅與梁實秋當年筆戰勢均力敵,今日與大陸魯迅文學獎相比,梁實秋文學獎毫不遜色,前景亮麗可期。

翻譯類譯詩組評審獎得獎者張芬齡笑談,前前後後參與15屆比賽,今年準備退休,「就把它當作梁實秋翻譯學校給我的證書」,她也感謝評審老師的青睞與指導。

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蔣俊潔,還搭飛機到臺灣領取翻譯類譯文組評審獎,來自南京的她,熱愛文學並以此為志,希望繼續精進翻譯與創作能力,「對我來說它(文學)是一種必需品,我覺得沒有文學的話,生活會有一點淡而無味。」

12名得獎者中有7位來自台灣、3位來自中國、1位來自香港、1位來自美國,7位得獎者親自出席,從文化部人文司長王淑芳、決審評委宇文正、高天恩、梁孫傑手中接下獎座或獎牌。得獎名單及作品詳見:http://press.lib.ntnu.edu.tw/node/114。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