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許羿雯報導】天氣寒冷容易產生身體壓力,嚴重則會影響生存。氣候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共伴效應,需要學會調適緩解。2014健康促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2月14日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葉欣誠,暢談全球氣候變遷下,健康促進所需的概念與實務。
氣候變遷核心三議題:科學證據、衝擊調適和減緩。對於無法避免的天然災害,除了採取節能減碳策略,國家的脆弱度是應變措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標。2014年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以「為健康投資」為主題,強調調適和緩解的重要性。
曾任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現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葉欣誠說,全世界冰如果全部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大約90公尺,「高度足以把一座中正紀念堂淹沒。」氣候變遷影響社會、經濟和維生系統,培養韌性和回復力,是健康調適因應策略的主要目標。
葉教授說,健康調適因應可以從法令、環境、演練、教育、評估、資訊和監測等方面著手。從寒潮和熱浪事件頻傳,反應出極端氣候趨勢;東京和台北市出現登革熱案例後,顯示疾病模式的改變;感染症興起,突顯潔靜空氣和水的減少。對於這些預測,可利用跨領域合作,採取緊急應變措施。
共伴效應下改善空氣汙染,加強衛生系統,是葉教授認為目前可以透過衛生教育改變的行為。與會者衛教104吳宛融說,為了適應環境變遷,我們就該透過像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小行動身體力行,保護地球,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