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梁筠婧/李婉慈報導】第30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12月5日在師大公館校區開幕。師大身為台灣教育界龍頭,在教育上進行諸多學術研究。此研討會用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工作坊教學的形式來探討科學教育的發展,及跨領域應用的可能性。
「在12年國教下,科學教育該如何發展?」首場專題演講由校長張國恩擔任主持人,講座教授張俊彥發表「我心目中12年國教的教育發展藍圖」。張國恩校長開場提到影響教育層面的因素,他以芬蘭為例,說明國家發展與師資培育有關,包含:實踐實習制度、老師地位高低、菁英師培和專業化師資培育群等都有所影響。
張俊彥教授在師大除擔任講座教授,也是科學教育中心主任、科學教育研究所及地球科學系合聘教授。自 2011年起,擔任教育部補助臺灣師大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科學教育研究中心計畫總主持人。力圖發展提升未來全民科學素養,在教育上的研究有諸多貢獻。其研究興趣主要涵蓋科學教育、數位學習、跨領域學習科學,及科學傳播。
台灣學生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和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中,世界排行名列前茅。但張俊彥教授卻指出,學生在考試方面有著優異的成績,但是對於學習卻抱著「冷漠」與「懼怕」的心,明顯的有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台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只重視考試、忽略學習,張俊彥教授也對此提出改善方針。
CloudClassRoom雲端互動教學系統與開放式問題的自動評分系統,此為張俊彥教授把新興科技融入「教與學」,用多元的策略與科技來評估並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興趣、態度與動機。CloudClassRoom更結合了學生最愛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師生互動之間,學生可以透過手機連線傳達即時資料給老師,根據教育學術的專業知識,將這些即時資料傳達學習數據,立即改善學習情況。
演講尾聲,張俊彥教授提到一位科學教育學者的夢想,「盼在100年後,能研發出學習晶片,」教育者可馬上得知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別化的學習路徑。對於學生能夠採取真正的「因材施教」,落實科學教育的真諦。